一邊減產,一邊漲價,存儲芯片行業正在走出寒冬。

據《臺灣電子時報》報道,三星、美光兩家存儲芯片大廠,日前正規劃在2024年一季度將DRAM芯片價格調漲15%-20%,從1月起執行。市場上部分廠商已收到了三星的漲價預告。

“存儲三巨頭”中的另一家SK海力士去年10月已官宣漲價,計劃將賣給廠商客戶的DRAM、NAND Flash芯片合約價上調10%-20%。

存儲芯片主要由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NAND Flash(閃存)兩大類構成,廣泛用於固態硬盤、內存條等智能手機及個人電腦等存儲設備。由於存儲芯片常年佔據半導體領域20%以上的銷售額,其價格走勢也被行業視作市場的風向標。

如今芯片廠帶頭調漲合約價後,金士頓、西部數據、東芝這一類存儲設備商採購芯片的成本相應變高,不得不跟進漲價。當漲價潮從上游延伸到下游,消費者需要花比去年更多的錢購買存儲設備。

界面新聞了解到,金士頓已通知國內代理商提高旗下存儲產品的上市價格,包括內存條與固態硬盤,固態硬盤(NAND FLash爲主)1月3日的線下市場開盤價較前日上漲了3元到10元不等。

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統計的最新數據也顯示,市場出貨最多的幾款DRAM內存條產品型號今日的價格均有微幅上漲。

存儲市場新年伊始的這次上漲並非由需求復甦拉動,而是靠芯片廠過去一年執行的減產計劃強勢扭轉而來。

2022年,存儲芯片價格因供過於求出現歷史級下跌。那年三、四季度,DRAM、NAND Flash遭遇價格腰斬,單季度營收大幅降了三成左右。芯片賣不出去,三星等芯片廠也不得不選擇降價。

這種直線滑坡的趨勢延續了整整一年,直接帶崩芯片廠的業績。2023年前三季度,三星營業利潤虧損高達90.42%,其中半導體業務部門是重災區,SK海力士、美光也雙雙跌破了公司經營的歷史虧損紀錄。

經歷過長時間的價格跳水後,“不再虧本賣芯片”已是芯片大廠的共識。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三家公司每年出貨量佔據了全球95%的市場份額。從去年開始,三巨頭紛紛通過減產、砍訂單來應對“寒冬”,等待客戶庫存消耗至正常水平後市場價格回漲。

高盛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三星2023年已將DRAM、NAND Flash芯片產量削減了20%至25%,其減產計劃據悉將一直執行到今年第二季度,直至芯片業務徹底迴歸盈虧平衡。SK海力士、美光也被曝在內部設置了DRAM、NAND芯片價格止跌回升的“盈虧平衡紅線”,跟進減產的同時等待復甦。

摩根士丹利此前估算,2023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包括製造商、分銷商和客戶)手上握有的芯片總庫存預期可用258天。若以芯片廠減產與客戶庫存消耗的常規速度計算,2023年底至2024年初,行業有望迎來拐點。

不過眼下智能手機、電腦與平板等消費電子產品尚未徹底走出低谷,存儲市場的供需平衡點何時到來難以準確預計。好在行業依靠芯片廠減產拉價止住了跌勢,拐點已經浮出水面。去年三季度,DRAM、NAND FLASH的廠商合約價格未發生明顯變化,TrendForcre預測到四季度會徹底由跌轉漲,2024年則在此基礎上緩慢迴歸到正常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