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葉玲珍

1月4日晚間,格林美(002340)銷售快報出爐,2023年公司核心產品三元前驅體出貨量超17萬噸,同比增長10%以上,整體經營實現穩定增長。

2023年,鋰電行業受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影響,產業鏈進入深度去庫存階段,各環節的開工率均有所下滑。格林美作爲三元前驅體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在高高端市場依舊保持較高市場份額,三元前驅體產能釋放率達到65%以上,在行業產能過剩背景下表現較爲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美印尼青美邦鎳資源項目完成達產、穩產與超產,產能釋放率超過100%,全年實現出貨2.7萬餘噸金屬鎳的MHP,完成全年產出2.6萬噸金屬鎳的MHP目標。

在電池回收板塊,格林美2023年回收拆解的動力電池達到2.7萬噸以上(摺合3.0GWh以上),同比增長超50%以上,碳酸鋰回收產能擴容至1萬噸/年,鋰回收率超過95%,並向97%進擊。

2023年上半年,格林美受行業去庫存、核心產品鎳計價模式發生變化等因素影響,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其中營收爲129.4億元,同比下降7.07%,淨利潤爲4.13億元,同比下降39.32%。在半年報中,公司曾表示下半年各項業務已走向復甦通道,將力爭完成360億元的全年銷售目標。拆分各項業務目標任務,格林美三元前驅體全年出貨量目標爲18萬噸以上,動力電池回收目標爲3萬噸,印尼鎳資源全年產量目標爲2.6萬噸金屬鎳。從銷售快報的數據來看,格林美三元前驅體出貨量及電池回收量距離此前定下的目標或有一定差距。

在銷售快報中,格林美同時給出了2024年的主要方向:努力開拓海外市場,突圍行業競爭挑戰,提升產能釋放率,實現經營規模的穩定與增長。

當前,三元前驅體材料生產行業已形成成熟的“金屬價格+加工費”的計價模式,提升資源自給率成爲企業降本最爲有效的途徑。

2023年,格林美與青山控股、寧德時代旗下控股公司合資投建的印尼青美邦鎳資源項目一期3萬噸金屬鎳/年項目全面達產,項目二期進入建設狀態,將於2024年投產,屆時公司鎳資源產能將擴產9.3萬噸金屬鎳,鎳資源項目總產能計劃達到12.3萬噸。2023年前三季度,印尼青美邦鎳資源項目毛利率穩定在30%以上。與此同時,格林美以資源回收起家,龐大的回收網絡與化學冶煉能力也爲公司貢獻了部分鎳資源。按照規劃,格林美2025年鎳資源自給率將達到70%以上,2027年—2030年實現100%自供。

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格林美爲滿足海外高端客戶需求,近年來加速產業鏈出海步伐,其中印尼爲主要佈局地。2023年7月,公司與偉明環保控股子公司等簽署合資協議,擬在印尼投建紅土鎳礦溼法冶煉年產2.0萬金屬噸新能源用鎳原料項目(鎳中間品),項目投資總額不超過5億美元,逐步打通 “硫酸鎳鈷錳晶體—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的產業鏈。

2023年9月,格林美又宣佈將在印尼投建當地第一條年產3萬噸高鎳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項目總投資爲10.96億元,將於2024年6月投入運行。公司表示,該項目將降低物流及製造成本,突圍IRA法案封鎖,直接面向歐美市場,維持核心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市場份額。

在三元產品之外,格林美在其他技術路線亦有佈局。目前,公司福安青美園區年產2萬噸產能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示範產線已建成投產;2023年,又建成萬噸級鈉電前驅體與萬噸級鈉電正極材料產線。在格林美看來,新能源的結構是多樣化的,三元、四元、磷酸鐵鋰、氫能、無鈷等各種電池都會有各自的應用領域。

對於未來經營方向,格林美有明確的產能目標:至2026年三元前驅體產能達到50萬噸;四氧化三鈷產能達到3萬噸;鈉電材料產能達到5萬噸以上;循環再製造磷酸鐵鋰材料達到20萬噸以上;動力電池回收規模達到30萬噸以上;印尼鎳資源項目產能達到15萬金噸鎳/年(1.2萬金噸鈷/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