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 潔

2024年,商業銀行迎來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又稱“永續債”)首批贖回期。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近日發佈的《關於2024年投資人回售及發行人贖回的提示性公告》顯示,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渤海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建設銀行、台州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15家商業銀行於2019年發行的永續債,按照發行條款,在2024年迎來贖回權行權日。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整體來看,商業銀行集中贖回永續債對其資本充足率的影響能得到有效管控,商業銀行永續債不贖回風險較小。未來,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的趨勢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監管要求、市場需求、銀行自身資本狀況等。預計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行對於永續債、二級債等產品的發行需求仍較大。

5696億元永續債將迎贖回

2019年1月17日,原銀保監會批准中國銀行發行不超過400億元永續債。這是我國商業銀行獲批發行的首單此類資本工具,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債券市場投資品種。

2019年1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曾發佈消息稱:“首單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推出,爲後續商業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提供了範本,也拓寬了商業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工具渠道,對於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防範金融體系風險,提升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自中國銀行發行首單永續債後,其他國有大行以及多家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也相繼發行永續債。通常情況下,永續債的贖回權週期爲3年或5年,2019年共有上述15家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發行規模共爲5696億元,按照發行條款,該15家銀行發行的永續債均在2024年迎來贖回權行權日。

談及永續債贖回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的影響,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永續債作爲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一種工具,計入商業銀行的其他一級資本。當永續債到達贖回期並被贖回時,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將會減少,這可能會對其資本充足率產生一定影響。不過,從實踐來看,不少商業銀行已經提前向監管部門申請了資本補充債的發行額度,預計永續債贖回前後會有新發資本債進行補充,對商業銀行整體一級資本充足率的影響有限。此外,商業銀行在管理流動性方面通常會有相應的計劃和措施,以確保贖回不會對其流動性造成明顯影響。

“商業銀行永續債贖回對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的影響相對有限。”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贖回永續債之前,商業銀行需要確保具備足夠的流動性資金以應對贖回所帶來的資金流出,通過提前申請資本債發行額度和加強流動性管理,商業銀行可以有效應對永續債贖回所帶來的資本管理和流動性管理壓力,保持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水平穩定。

對於商業銀行永續債不贖回的風險,在明明看來,主要取決於銀行的資本狀況和市場環境。如果資本充足率承壓,且市場條件允許,商業銀行可能會選擇不贖回永續債,以保持資本的穩定性,但此舉可能引發市場對其的信心下降,因爲不贖回可能會被市場解讀爲商業銀行資本狀況不佳的信號,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聲譽和資金成本。因此,實際發生永續債不贖回的概率比較低。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認爲,整體來看,商業銀行永續債不贖回風險較小。從發行主體情況看,發行永續債的商業銀行評級比較高,風險管控水平較高,資本規劃能力強,並且商業銀行一般都會未雨綢繆。

銀行補充資本需求仍在

爲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資本監管規則,推動銀行強化風險管理水平,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制定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本新規”),並於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資本新規的實施可能會對商業銀行資本的質量和數量提出更高要求,這可能會促使商業銀行更加積極地利用永續債等工具來提升資本充足率。”在明明看來,由於永續債可以計入一級資本,它們在幫助商業銀行滿足更嚴格的資本要求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接下來,銀行業發行永續債的趨勢也較受關注。杜陽認爲,未來商業銀行仍有通過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金規模的需求。從國有大行來看,雖然當前資本充足率較高,但隨着TLAC(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總損失吸收能力)監管要求落地,仍需要加大資本補充力度。

根據《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加權比率應於2025年初達到16%。距離考覈還有一年時間,這意味着入選G-SIBs(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國有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需要持有更多的高質量資本來對沖風險。

杜陽表示,以2022年年末數據計算,國有四大行仍面臨較大TLAC資本缺口,發行永續債是重要補充渠道之一。從中小銀行來看,其資本補充渠道相對較少,更需要通過發行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中小銀行是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提升資本充足率水平有助於增強“造血”能力,增厚風險緩衝墊。

“由於2024年商業銀行永續債或面臨集中贖回,以及國有大型銀行逐步補足TLAC缺口的需求,考慮到永續債的吸引力仍存,特別是2023年永續債市場表現較好,近期理財資金配置商業銀行永續債意願有所上升,總體判斷,2024年永續債發行規模有望實現較大幅度增長。”楊海平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