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齊萌 張智 深圳報道

時隔近半年,日海智能(002313.SZ)4年財報虛假記載一案罰單終落地。

1月4日,日海智能披露,公司於1月2日收到深圳證監局送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下稱《決定書》)。針對公司2018年—2021年連續4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違規行爲,深圳證監局決定對日海智能予以警告,並處以罰款400萬元;同時對相關責任人予以警告,並處以罰款50萬元—100萬元不等。

對此,日海智能方面表示:“截至1月3日,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不過,受訪專家均認爲,此次處罰將會給公司聲譽及財務方面產生影響。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顧問、經濟學家餘豐慧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次行政處罰可能會導致其聲譽受損,進而影響公司的業務開展和與客戶的合作關係。同時,公司還需投入資金進行整改,這也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的財務壓力。

1月4日開盤至1月5日收盤,日海智能股價累計下跌4.91%。

合計被罰910萬元

據公告,中國證監會對日海智能的立案調查始於2023年7月12日,經過近半年的調查,1月2日,公司收到深圳證監局送達的《決定書》。

《決定書》顯示,日海智能在對商譽減值、子公司股權處理收益、IDC項目及重大融資成分項目進行會計覈算時,未按照相關規定計算重大融資成分對交易價格的影響,導致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財務費用、信用減值損失等會計科目覈算錯誤,合計對2018年至2021年利潤總額影響金額分別爲多記213.12萬元、多記368.29萬元、少記1015.54萬元、少記1706.07萬元。

對日海智能2018年至2021年利潤總額影響金額分別爲虛增3343.32萬元、虛增368.29萬元、虛增878.12萬元、虛減3014.19萬元,分別佔日海智能2018年至2021年年度報告披露利潤總額的37.58%、5.13%、1.5%、348.41%。上述事項導致日海智能2018年年度報告、2019年年度報告、2020年年度報告、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對此,深圳證監局表示,因日海智能上述行爲違反了《證券法》相關規定,構成《證券法》有關條款所述違法行爲,因此,對日海智能予以警告,並處以400萬元罰款。同時,對相關當事人公司董事、時任董事長楊字翔、時任總經理、董事楊濤給予警告,並處以10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總經理劉平、時任財務總監丁藝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80萬元罰款;對時任財務總監馬玉峯、時任獨董、審計委員會主任宋德亮、時任財務部經理、財務副總監餘明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

“截至1月3日,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的情況,經公司測算判斷,即使進行追溯重述,公司2018、2019年度歸母淨利潤仍爲正數,2018—2021各年度淨資產仍爲正、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不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8月修訂)第9.5.1條、第9.5.2條、第9.5.3條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情形。”日海智能方面表示。

不過,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祕書長、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被處罰意味着公司的誠信和透明度受到質疑,可能導致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影響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形象。且公司需要承擔罰款等處罰成本,可能導致公司利潤進一步受到影響。”

同時,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該處罰還可能導致公司面臨更多的監管審查和法律責任,進一步影響其業務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本報此前就有報道,自2013年起,日海智能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2013年至目前已經更換7家會計師事務所。對此,本報記者曾兩度致函問其原因,日海智能仍未給出回覆。

“公司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現象確實引人關注,說明了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在審計意見、費用等方面存在分歧,不排除這與年報虛假記載之間存在某種關聯的可能性。但也可能是隨着公司業務的發展和變化,尋找更加適合公司需求的會計師事務所。”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本報記者表示。

業績下滑何解

據公司最新一期財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0.65億元,同比下滑16.31%,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分別爲虧損1.75億元及虧損1.93億元。

實際上,公司虧損情況已持續了近四年。自2020年起,公司開始出現虧損,2020年—2022年,公司淨利潤虧損分別爲5.47億元、1.63億元及12.76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分別爲8.41億元,2.19億元及12.56億元,目前最新一期財報顯示,公司仍爲虧損狀態。

而以上虧損利潤其中還包含了大量未收回的應收賬款,2020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爲17.88億元、21.59億元、13.98億元及12.03億元。

“公司應收賬款過高通常是公司爲搶佔市場份額、擴大銷售領域、增強自身競爭力而使得賒賬過多,或者用了會計手段通過增加應收賬款增加淨利潤。”有業內投資專家表示。

同時,在盈利方面,此前公司在並未虧損的情況下,其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也均爲較低水平,自公司上市起,僅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及2017年,淨利潤超過1億元但不足2億元,其餘年份均不足1億元。

而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無線通信模組、通信工程服務和通信設備領域競爭格局明顯加劇下,公司毛利率持續下滑。自公司2009年上市至2022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從31.03%下滑至10.31%。不過,最新一期財報顯示,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長了77.00%,爲18.25%。

“在受處罰後,日海智能要想改善業績,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內部控制水平,確保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嚴格遵守法規要求,防止再次違規;其次,可通過優化成本結構、處置低效資產等方式提升公司運營效率;此外,在聲譽方面,公司應積極與投資者溝通,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重建市場信任。”柏文喜表示。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