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連着“夕陽”,“一小”連着“朝陽”,“一老一小”關乎民生、連接民心。近年來,進賢縣聚焦“一老一小”,全力兜底線、保民生,守護好“一老一小”特殊羣體的“朝夕美好”。

建設改造

加強公辦養老機構投入

乾淨整潔的房間、完善的配套設施、怡然自得的老人……日前,記者來到剛剛完成提升改造工程的張公鎮敬老院,所見之處皆是煥然一新。

“這次我們改造了第一棟樓和第二棟樓,主要是針對老人居住的房間,統一牀鋪,安裝電視、空調,還在衛生間增加暖風機、熱水器等設備,老人居住更方便了。”張公鎮敬老院院長周紅霞說。

張公鎮敬老院自建立以來,主要面向轄區高齡、失能失智、以及無贍養人或無法定扶養人的特殊羣體提供兜底性基本生活服務。近年來,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供養人員增多,房屋結構老化等因素,現有條件難以滿足老人的生活需求。在上級部門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2023年,張公鎮敬老院進行了提升改造工程,進行熱水供應系統、房間標準化建設、洗浴間適老化安全化建設以及食堂明廚亮竈、消防安全達標等改造,切實提升了老人的入住體驗感。

據瞭解,進賢縣積極爭取市級福彩公益金450萬元用於建設打造三陽集鄉、鍾陵鄉、張公鎮區域性養老中心。此外,該縣還申請到政府專項債2.49億元,由縣創控集團對縣社會福利院一期進行裝修、開發二期,全力打造“公建公營”“醫養結合”示範性養老中心。

延伸拓展

推進“家門口”的養老服務

“只需要花少量的錢,一日三餐都可以在這裏解決。從‘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閒’,養老院給我們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務。”說起家門口的養老院,濱湖社區老人趙金香讚不絕口。

進賢縣濱湖社區嵌入式養老院作爲開放型、嵌入式、多功能的社區養護機構,爲老年人提供全託照護、日託照護、康復理療、基礎醫療、文化娛樂、營養餐飲以及上門居家照護等一站式專業醫養服務。養老院不僅配有教育、醫療、助老、商業、文體5類服務形態,還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將居家養老服務和親子活動有效結合、引進社會開展關愛失獨家庭志願活動、針對空巢老人組織一對一或團隊幫扶志願服務。

“我們依託養老院建設‘黨員活動中心’,以支部引領,黨員模範、志願者參與等多種形式,開創了‘黨建+助餐’的助老模式,爲老年羣體實現一日三餐熱菜熱飯的‘喫飯自由’。”進賢縣濱湖社區嵌入式養老院相關負責人雷激告訴記者,在非用餐時間,他們將餐桌轉換成“書桌”、“課桌”和“棋牌桌”,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很受老年人的歡迎。

截至目前,進賢縣已建設完成3個社區嵌入式養老院、8個城市助餐點,基本實現了“社區食堂+居家養老點+配送入戶”的多層次助餐服務。此外,該縣大力推進黨建+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建設,全縣已建成農村居家養老站點271個,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積極完成900戶家庭困難老年人的適老化改造和家庭養老牀位建設,持續推進低保、特困等困難老年人的政府購買第三方居家上門服務工作,服務訂單數達42202人次。

關心關愛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小希,最近這兩天溫度忽高忽低,特別容易感冒,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平常也要戴好口罩,小心別傳染了。”1月7日,在進賢縣鳳凰街社區,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的社工譚陽和志願者們一起來到小希家,把裝有暖手寶、圍巾等用品的防寒大禮包送到她手上。

小希屬於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聽力存礙,基本能力發展不足。小希的媽媽屬於聽力一級殘疾,只能靠偶爾擺地攤爲生,兩人生活比較拮据。進賢縣民政局和未保中心的社工一直非常照顧小希,前兩天入戶走訪的時候,瞭解到她還缺少一些防寒衣物,今天就送了過來。

“防寒禮包是標配,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我們會事前進行入戶走訪,有特殊需要的,會想辦法儘量滿足。”譚陽表示。

前段時間,南昌迎來“蹦極”式降溫,氣溫下降接近20℃。爲全力保障困難兒童安全度過寒潮天氣,進賢縣組織各鄉鎮社會工作站社工、居村幹部、村(居)兒童主任通過上戶、電話、微信等方式開展探訪巡視,詳細瞭解他們的健康生活情況及實際需求,及時予以相關救助。

進賢縣全面落實兒童福利政策,舉辦2023年全縣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業務培訓,定期深入開展全面探訪活動,開展各類關愛睏境兒童主題活動180餘場,覆蓋6500餘人次;共爲43名孤兒發放保障資金59萬元,爲314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保障資金241萬元,爲25名殘疾兒童發放殘疾護理補貼32.6萬元,爲26名困境兒童發放“福彩圓夢”助學金21.4萬元。(肖國瑞洪觀新聞記者劉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