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2024年,商業銀行迎“永續債”首批贖回期。

近日,中國銀行發佈贖回權行使公告,將全額贖回2019年發行的400億元永續債,實際行權日爲1月29日。

中國債券信息網發佈公告顯示,15家銀行於2019年發行的永續債,按照發行條款,將在2024年迎來贖回權行權日,其中包括五大國有銀行,部分股份制銀行及多家城商行、農商行,涉及金額近5700億元。

對於銀行集中贖回永續債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實際操作中,商業銀行通常會提前申請資本債發行額度,並在贖回前後加強流動性管理,以應對資金流出。

近5700億元永續債將迎贖回

近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擬於2024年1月29日全額贖回400億元“19中國銀行永續債01”,利率4.50%。

2019年1月25日,中國銀行成功發行我國商業銀行首隻永續債,規模400億元,吸引了境內外的140餘家投資者參與認購,全場認購倍數超過2倍,起息日爲1月29日,票面利率爲4.50%,可提高其一級資本充足率約0.3個百分點。

此時,中國人民銀行曾發佈消息稱:“首單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推出,爲後續商業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提供了範本,也拓寬了商業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工具渠道。”

在首單永續債落地後,其他商業銀行也相繼跟進,2019年共15家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發行規模共爲5696億元。

永續債逐漸成爲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重要外部渠道,尤其對於中小銀行而言。招商證券固收團隊測算,隨着永續債迅速擴張,自2021年起,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保持在11%以上,遠高於監管要求的6%。

所謂永續債,又稱無期債券,理論上是可以永久存續的債券,但與二級資本債類似,永續債也會設置贖回條款。

例如,中國銀行在2019年期永續債募集說明書中顯示,自發行之日起5年後,發行人有權於每年付息日全部或部分贖回本期債券。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實際發生永續債不贖回的概率比較低。如果資本充足率承壓,且市場條件允許,商業銀行可能會選擇不贖回永續債,以保持資本的穩定性,但此舉可能引發市場對其的信心下降,因爲不贖回可能會被市場解讀爲商業銀行資本狀況不佳的信號,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聲譽和資金成本。

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告顯示,按照發行條款,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在內的國有大行,以及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渤海銀行、廣發銀行、台州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等,共計15家商業銀行於2019年發行的永續債,在2024年迎來贖回權行權日。

但杜陽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銀行集中贖回永續債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較小,且未來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的趨勢仍將持續。在監管要求、市場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永續債發行規模仍有望實現較快增長。

商業銀行已提前申請資本債發行額度

近兩年,商業銀行未雨綢繆,提前向監管部門申請了資本債的發行額度,預計永續債贖回對整體一級資本充足率影響有限。

2023年6月,中國銀行完成發行300億元永續債。同時,該行於2023年8月獲批發行4500億元資本債,這意味着中國銀行在兩年內可隨時發行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

截至2023年9月末,中國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3.64%,高出11.41%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2.23個百分點。

此外,農業銀行也於去年8月完成發行400億元永續債,並獲批發行4500億元資本債可在兩年內隨時發行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

“銀行集中贖回永續債對資本充足率影響較小。”杜陽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雖然贖回永續債會減少銀行資本金,對資本充足率產生下行壓力。但在實際操作中,商業銀行通常會提前申請資本債發行額度,並在贖回前後加強流動性管理,以應對資金流出。

明明也提到,從實踐來看,不少商業銀行已經提前向監管部門申請了資本補充債的發行額度,預計永續債贖回前後會有新發資本債進行補充,對商業銀行整體一級資本充足率的影響有限。此外,商業銀行在管理流動性方面通常會有相應的計劃和措施,以確保贖回不會對其流動性造成明顯影響。

此外,業內預計商業銀行對於永續債、二級債等產品的發行需求仍然較大。

2024年1月1日起,《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下稱“資本新規”)正式實施。業內認爲,資本新規的施行,可能會對商業銀行資本的質量和數量提出更高要求。

與此同時,根據《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加權比率應於2025年初達到16%。這意味着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五大國有銀行需要持有更多的高質量資本來對沖風險。

國盛證券金融團隊表示,近年來,國有五大行永續債、二級債發行已經有所提速,2019年-2021年每年發行6000億左右,2022年-2023年則每年發行8000億左右,考慮到2025年1月1日將迎來第一輪考覈,2024年各大行債券發行或將提速。

除了通過在市場上發行新的資本工具外,在內部管理方面,杜陽《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商業銀行需完善內部資本充足率管理制度,確保資本的有效運用,提高資本回報率,降低資本消耗,走資本節約型發展路線。此外,商業銀行還應密切關注監管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資本管理策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