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長江商報

大佬級人物劉永好也玩不轉的興源環境(300266.SZ)風險進一步出清。

1月7日晚間,興源環境發佈公告,公司收到證監會浙江監管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6年、2017年,全資子公司杭州中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中藝”)財務造假,公司被責令改正,並被罰200萬元。

杭州中藝是興源環境耗費巨資收購而來的標的資產。

2015年,公司出資12.42億元將杭州中藝100%收入囊中,以圖完善產業佈局。結果,標的不僅財務造假,且承諾的業績未完成。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興源環境爲了產業佈局,實施了系列收購,最終,落得一地雞毛。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興源環境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持續虧損。

2023年2月,入主三年後,劉永好將興源環境的控制權轉讓給寧波國資,目前,公司仍未走出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因爲業績未達標,興源環境向杭州中藝的業績承諾方追討業績補償款,至今未取得明顯進展。

標的財務造假將追討業績補償

興源環境飽嘗激進併購後遺症。

根據最新公告,興源環境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一事有了結果,處罰落地。

公告顯示,2023年7月12日,證監會向公司下發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2023年7月5日,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2023年12月29日,興源環境收到證監會浙江監管局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2024年1月5日,公司收到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經證監會查明,興源環境的違法事實主要爲,興源環境全資子公司杭州中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中藝”)於2016年、2017年在長興縣美麗城鎮(標段一、標段二)PPP項目、溫州洞頭區本島海洋生態廊道整治修復工程PPP項目中存在虛增項目收入及成本等情況,導致興源環境2016年至2022年年報財務數據及相關披露存在虛假記載。其中,2016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9063.09萬元、虛增利潤總額2202.07萬元,2017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約2.6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3636.86萬元,同時,影響 2016年至2022年年報相關資產及負債科目金額,年報資產負債金額存在虛假記載。

針對上述違法事實,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興源環境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200萬元罰款。對財務總監孫穎給予警告,並處以80萬元罰款。

爲何僅處罰財務總監?興源環境在公告中表示,公司2016年及2017年時任董事、監事、高管及其他相關人員已全部離職且超過行政處罰時效。

浙江證監局認爲,孫穎任職期間未對案涉事項保持充分關注,未能保證其簽署的年報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是信息披露違法行爲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現任財務總監孫穎則是從2020年10月開始擔任現職,在孫穎之前,興源環境還先後有過4任財務總監。另外,公司總經理等高管變動也較爲頻繁,2016年以來,公司先後更換過5任總經理。

杭州中藝是興源環境收購而來。2016年,興源環境完成了對杭州中藝100%股權的收購,並將其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吳劼等7名杭州中藝原股東承諾,杭州中藝2015年至2017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9200萬元、1.15億元、1.44億元,合計3.5億元。

公司對2016年至2017年度會計差錯進行調整後,經初步測算,杭州中藝2015年至2017年淨利潤分別爲9437.48萬元、1.11億元、1.36億元,合計3.42億元。

數據顯示,杭州中藝2016年、2017年兩個年度均未完成業績承諾指標,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業績承諾期未完成業績承諾指標。按照約定,吳劼等7名杭州中藝原股東需對興源環境進行業績補償。

不過,興源環境在公告中稱,後續追回業績承諾補償的金額存在不確定性。

近6年扣非淨利持續虧損

財務造假的背後,既是興源環境併購標的爲了完成業績對賭而爲,也是公司激進併購的後遺症。

曾經,興源環境爲了併購而瘋狂。

2011年,興源環境登陸創業板,上市之後,公司大肆外延式併購擴張。僅在2013年至2017年的4年間,興源環境就完成了對8家公司收購,交易價格合計高達26.47億元。

具體爲,2013年,公司作價3.64億元收購浙江疏浚98.09%股權,進入環保水利疏浚及淤泥處理領域;2014年,公司提出打造“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概念,持續加碼併購,當年作價3.6億元收購水美環保100%股權;2015年,又出資4710萬元收購銀江環保51%股權、4361.54萬元收購上海昊滄35%股權、12.42億元收購杭州中藝100%股權;2016年,出資4000萬元收購鴻海環保51%股權、2500萬元收購三備環保55.56%股權;2017年再次以5.5億元價格收購源態環保100%股權。

系列收購完成後,興源環境主營業務拓展至江河湖庫疏浚、污水治理、生態環境建設、物聯網管控平臺等。

但上述併購不乏高溢價,2017年底,公司賬面上的商譽爲13.54億元,其中,收購杭州中藝形成的商譽爲7.53億元。

激進的後果,興源環境很快就嚐到了。2018年,公司爆雷,鉅虧12.95億元。當年,商譽減值8.90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2.37億元,合計達11.27億元。

興源環境的資產減值不斷。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的商譽減值損失分別爲0.42億元、1.21億元、0.10億元。對應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2018年至2022年,分別爲-12.95億元、3544.24萬元、-5.29億元、-3603.39萬元、-5.52億元;同期,公司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2.96億元、-2332.80萬元、-5.30億元、-2.13億元、-5.57億元,連續五年虧損。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爲虧損2.60億元、3.32億元,仍然爲較大幅度虧損。

綜上,近6年,公司淨利潤合計虧損26.37億元,扣非淨利潤合計虧損29.51億元。

興源環境接連易主。2019年,新希望掌門人劉永好逾14億元接盤後,成爲興源環境實際控制人。

2023年2月,興源環境再度易主。劉永好通過表決權委託形式,將興源環境的控制權轉讓給寧波財政局下屬公司,後者還將出資12億元包攬定增。

目前,定增正在推進中。根據安排,12億元募資,將全部用於興源環境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

雖然已經易主國資,但興源環境的經營困境還較大,如何脫困,依然待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