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經濟學家劉煜輝在華夏基金2024開年策略會直播中分享了2024宏觀經濟與市場前瞻。他指出,在A股市場很有可能醞釀着長期的產業邏輯的演進,比方數據服務,算力存儲,智能駕駛,這些領域都方興未艾,很有可能出現令人振奮的結構性趨勢。圍繞實現產業數字化和數據資本化的產業演進邏輯,可能是未來數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產生溢價方向,而背後的激勵一定是來自於財政。

劉煜輝說,過去大半年時間,政策層面有一些積極的進展。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化解層面,用了很多創新的手段,推出了一攬子化債,而且正在系統性大面積鋪開。首先要密切跟蹤我國決策在超常規範式方面的一個突破,無論是技術上、方向上還是執行層面,方式的突破,他們對此抱有很大的期望,一切皆有可能。

他指出,在突破發生前,改變現狀有三個困難:經濟增長、央行貨幣政策的信用擴張以及市場內部的流動性博弈。今天股價要擺脫頹勢出現上升是得不到經濟層面的支撐的,消費一時半會起不來,新能源價格的內卷正在蔓延,大醫藥價格每年都有系統性持續的下行壓力,大金融某種意義上是在被房地產的壞賬拖累。

目前來講,這種狀態市場內部本身沒有太多的內生動力去改變,除非出現一種情況,就是突然進入一個外生的干預力量從根本上把它打破。但是這種場景的發生,往往需要有一個比較高的trigger的條件,他們也在密切的關注這種條件的發生。

劉煜輝稱,從經驗上來講,整個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應該是整體上的穩定和友好。因爲從經驗上感覺,整個經濟對外對內休養生息的概率在上升。在A股市場很有可能醞釀着長期的產業邏輯的演進,比方數據服務,算力存儲,智能駕駛,這些領域都方興未艾,很有可能出現令人振奮的結構性趨勢

劉煜輝續稱,剛剛開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總基調就是八個字,叫“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從哪裏“進”,從哪裏“立”,絕對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期望點。他認爲圍繞實現產業數字化和數據資本化的產業演進邏輯,可能是未來數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產生溢價方向,而背後的激勵一定是來自於財政。從A股市場風險溢價這個角度來講,要追蹤的方向一定是來自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提出的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係,同時着力打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新質生產要素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可能成爲中國A股市場構築資產溢價的核心線索

具象來看,這種新質生產力其實就是產業數字化和數據資本化趨勢,由此可能出來一批所謂的智能製造新產業集羣。比方人工智能、算力卡、機器人、雲服務、混合現實、智能駕駛、星際旅行等等。資本市場非常願意爲此給出慷慨的溢價,從而驅動整個資產溢價結構發生顛覆性的重構,進而改變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結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