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宏觀經濟復甦波折、金融監管趨嚴以及去槓桿政策加碼,2023年銀行資本補充成剛性需求,全年商業銀行“二永債”累計發行規模超過1.1萬億元,尤其下半年累計發行超8000億元,較2022年同期上升52%。

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亦提速。全年16個省市發行了19只中小銀行專項債,累計發行規模超2000億元,創下新高。

展望2024年,業內人士稱,在資本新規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需求仍然旺盛,預計各類資本工具發行將進一步提速,今年或迎來“二永債”發行高峯期,不過監管仍需進一步支持中小銀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銀行加速補血

回顧2023年,是銀行業資本補充壓力劇增的一年,也是各類銀行資本補充工具密集發行的一年。

第一財經據Wind數據統計,商業銀行2023年全年發行銀行次級債券(二級資本債及永續債,下稱“二永債”)124只,其中二級資本債86只,合計發行規模爲8395.90億元;永續債37只,合計發行規模爲2722億元。

其中,2023年下半年,銀行“二永債”發行速度明顯加快,共發行91只,累計發行規模爲8115.90億元。其中二級資本債61只,合計發行規模爲5488.90億元;永續債30只,合計發行規模爲2587億元。這遠超上半年3413億元的發行規模,也較2022年同期的63只增加近半數,發行規模較2022年同期的5336.05億元同比上升52%。

從發行主體規模來看,國有大行仍爲主力軍。2023年下半年,由國有大行發行的“二永債”累計規模爲5650億元,其中二級資本債爲4350億元,永續債爲1300億元。單從四季度發行量來看,國有大行合計發行“二永債”3200億元,佔比超過80%;而同期城商行及農商行發行規模佔比不及10%。

到了年底,監管加大對股份行的“支援”力度。就在2023年12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密集批覆多家銀行申請發行資本補充工具的請求。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恆豐銀行三家股份行分別獲批發行“二永債”不超過1200億元、1300億元以及150億元,合計獲批2650億元。

相較國有大行及股份行,城商行及農商行更爲依賴專項債補充渠道。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年,包括遼寧、內蒙古、黑龍江、山東等16個省市完成發行19只中小銀行專項債,全年累計發行規模超2000億元,已遠超2022年同期的63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資本補充需求迫切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2023年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有所下降,無論是國有行、股份行還是城農商行,通過各類資本補充工具密集“輸血”,到了2024年,結合監管要求與銀行未來潛在資本消耗壓力,銀行仍面臨較爲剛性的資本補充壓力。

記者注意到,《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於2024年1月1日正式實施。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分析稱,2024年商業銀行還面臨着資本新規的考驗,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監管要求落地,資本補充需求將進一步上升。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稱,資本新規下,銀行加大資本補充力度很有必要,部分銀行除了要加快不良資產處置,也要更好地滿足資本監管要求,尤其是對於中小銀行而言,更要進一步建立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資本新規明確,TLAC合格工具的類別,既包括普通股、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券等資本工具,也包括非資本TLAC債務工具。

資本補充壓力下,業內人士認爲商業銀行“二永債”將迎來發行大年。“下一階段,商業銀行‘二永債’放量仍是大趨勢。”興業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在報告中稱,綜合考慮過去幾年銀行“二永債”的淨供給情況、2024年的到期壓力和進一步補充資本的需要,預計2024年銀行永續債的淨供給或在2000億元上下,考慮到期等額續作,永續債總髮行量或將在7700億元上下;此外,二級資本債總髮行量或將在9500億元上下。

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測算,預計2024年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規模約爲1.71萬億元,淨融資規模約5981億元,“二永債”淨供給與過去幾年相當。如果考慮到可能還將有2200億~5300億元TLAC債發行,淨供給或稍高。

“以2022年年末數據計算,國有四大行仍面臨較大TLAC資本缺口,發行永續債是重要補充渠道之一。”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認爲,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其資本補充途徑較少,更需要通過發行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增厚其“緩衝墊”。

鑑於目前中小銀行“二永債”發行佔比很低,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爲,應“開閘”讓更多中小銀行參與永續債市場,如設定差異化的發行標準和審批要求,降低在資產規模方面的要求,以減少其在資本補充方面的困難。“對於農信機構和民營銀行,可在涉農、小微等普惠金融監管政策考評框架下,對績效評價優異、核心監管指標符合要求的銀行發行永續債提供專門支持,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他認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