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孔澤思 黃海 吳澤鵬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你是又一個去那裏的。”深圳出租車司機李師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十幾分鍾前,他剛送完乘客從開市客(Costco)過來。

1月12日早上,美國倉儲式會員制超市巨頭Costco華南首家門店在深圳開業,1月13日迎來開張之後的第一個週末。1月13日中午時分,記者在現場看到,商場大門口排隊入場的人看起來並不多,人羣中有人感嘆,“該搶的應該都搶夠了”。

很快,接下來的一幕會讓顧客知道,這是個小錯覺。爲了分流人羣,商場開闢了數個小入口,記者也隨着人羣從僅容納兩人並行的昏暗樓梯爬上二樓。但這不代表馬上就能夠順利購物,只是進入了排隊的第二關。眼前一個停車場中滿布了圍欄,前方還有數不清的人穿行於“山路十八彎”。

而距離深圳Costco不遠,還有另一知名倉儲超市山姆,同日,記者也進行了實地走訪,與那邊廂開業的熱鬧相比,龍華山姆進店、結賬均無需排隊,但店內的消費者其實也不少。

記者注意到,在Costco龍華店周邊3公里內,還分佈着盒馬鮮生、沃爾瑪、天虹等多家超市,競爭壓力並不小。多份研報分析稱,2016年以來,以山姆、Costco爲首的倉儲式超市加速擴張,如“鯰魚效應”般刺激着國內傳統商超開啓新探索與佈局。

若用幾個關鍵詞總結Costco便是:火,開業進店要排隊;慢,5年也纔在大陸開出6家店;不易,目前而言,Costco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山姆。

在Costco龍華店周邊3公里內,還分佈着盒馬鮮生、沃爾瑪、天虹等多家超市,競爭壓力並不小。圖爲2024年1月12日,華南首家開市客(Costco)深圳店開張,顧客排隊進店 視覺中國

已開超13萬張會員卡

Costco深圳店坐落於龍華區民達路68號,是華南首家旗艦店、大陸第六家店,購物面積達1.5萬平方米,且只設置一層大賣場,三層停車場設立了近1000個停車位,還配備有充電樁。

記者現場看到,與開業日排隊入場時間達到兩小時相比,1月13日雖是週末,但客流量已小了很多,記者大約耗時半小時進入商場,得以在這1.5萬平方米的倉儲式超市內一探究竟。

進入賣場,科技產品區首先映入眼簾,iPhone 15全系均有售賣。此外,消費電子類產品還包括JBL音響、大疆無人機、多品牌淨水器和筆記本電腦等,向前望去,數排大桁架上陳列着電器和辦公、家居用品。不過,在此區域顧客以體驗爲主,很少有直接購買的。

記者發現,絕大部分市民的購物車被食品填滿。蔬果、烘焙區的客流最爲密集;其次是生鮮肉類區。其中,大果徑的草莓和莓果禮盒成爲搶手貨。

不少深圳居民還是首次踏入Costco,一位採購了較多生鮮食品的湯女士介紹,她也是看到了Costco在上海的“盛況”,慕名而來,暫時也不知道性價比如何,畢竟還沒喫,不知道質量怎麼樣,但是看得出很新鮮,個頭也比較大。

此外,據一位恰好從上海過來旅遊的消費者介紹,與上海Costco相比,深圳Costco店目前客流更多些,但在商品種類上感覺少一些。

酒精飲料區則略顯冷清,除了過路行人,幾乎無人在此駐足。五糧液、水井坊、汾酒等單品的價格與電商平臺差異很小,甚至現場價格高於部分平臺的活動價。兩位市民現場比價後,默默將酒放回了貨架。

據“深圳發佈”消息,深圳Costco已開出超過13萬張會員卡。從產業角度來說,Costco的開業促進了不少供應商、服務商在深圳設立公司和生產基地,將推動本地的工業產業。

“開市客與深圳,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一場‘雙向奔赴’。”據《深圳商報》報道,1月4日,Costco大陸區總經理章曙蘊表示,深圳年輕,充滿活力與創新,國際化、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特別適合開市客。1月12日正式開業後,Costco將立足深圳,爲大灣區消費者帶來國際化的服務。

上海店五年客流不減

上海的Costco位於閔行區,從虹橋機場向西出發,約20分鐘車程便能抵達朱建路,這是大陸首家Costco,也是Costco在大陸開業即爆火的起點。

2019年8月27日,Costco閔行店正式開門迎客,10萬元的愛馬仕手提包,促銷價的茅臺、五糧液“秒空”,因客流量過載,該門店開門迎客僅五個小時後就被迫暫停營業。據媒體報道,當時門店停車場顯示“停車場已滿,等待需要3小時”,門店入口和買單處的顧客也需排隊等待兩小時。

2024年1月1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驅車來到Costco閔行店,四年多時間過去了,這家“初代”網紅超市仍然火爆,但沒有愛馬仕、茅臺等產品的“加持”後,前來購物的消費者數量已經“迴歸理性”。

下午一點左右,前來門店購物的顧客數量相對不多,停車、入場均無需排隊。門店內部,消費者大多聚集在肉製品、烘焙等區域,飲料、酒水、家居等區域內顧客稀少。一位在零食區工作的人員向記者表示,過年的時候客流會多三分之二。

記者觀察到,目前Costco閔行店內已無“53度飛天茅臺”售賣,不過酒水區的其他名酒價格依然“能打”。以第七代五糧液爲例,門店售價每瓶1098.9元,同期五糧液淘寶官方店鋪活動價格約爲每瓶1180元;青花汾酒20門店售價每瓶475.9元,同期汾酒淘寶官方店鋪的活動價格爲488元。

一位酒水區的兼職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近半年顧客人數始終很多,個人感覺變化並不明顯。另一位在方便速食區工作的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其在Costco閔行店工作了三年多,客流沒有明顯的變化,一般而言,週五、週六、週日的客流都比較多。

下午三點左右,門店客流出現明顯抬升,因客流較多,多個熱門商品區域內的過道處通行不暢。不過與開業時動輒排隊2小時的情況相比,1月13日下午的客流水平已相去甚遠。據記者粗略統計,門店合計22個買單櫃檯處,平均每個櫃檯有五人排隊買單,買單時間則在十分鐘上下。

1月13日下午,記者試圖向Costco閔行店的主管諮詢開業以來的客流變化情況,但對方以總部有要求爲由,婉拒了採訪。

山姆、Costco深圳聚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1月5日,“深圳發佈”就曾爲Costco開業預熱,其官微轉發《深圳商報》報道,其中開市客大陸區總經理章曙蘊表示,“開市客一直將中國視爲重要戰略市場”“今年,我們還將在南京開設會員店,並率先嚐試加油站業務,將商業足跡拓展至中國的更多地區”。與此同時,開市客線上購物體驗也將於年內逐步開放試運行,迎合數字時代線上消費趨勢,爲消費者創造更多元的購物體驗。

記者瞭解到,Costco爲全球會員制倉儲零售巨頭,1983年於美國西雅圖創立,後開拓出加拿大及亞洲市場,並逐步將業務覆蓋至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營收規模穩居倉儲零售行業第一。

有趣的是,自2019年在上海市閔行區開設首店以來,Costco先後在華東地區包括蘇州、杭州、寧波等地開設門店。而此次開業所在地深圳,則是另一會員店巨頭山姆進入國內市場的首站——1996年山姆會員店落地深圳,會員制商超模式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此後,麥德龍、普爾斯馬特、萬客隆等會員制商超品牌相繼湧現。

因此,深圳被外界稱爲是山姆會員店的在華大本營。而本次開業的Costco華南首店距離山姆龍華會員店不到5公里。在外界看來,Costco或與山姆會員店正面“開槓”。

1月1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走訪了山姆龍華會員店,下午5點左右,該店門口沒有見到排隊跡象,進入會員店後,目測整體客流量約是Costco的三分之二。記者現場瞭解到,山姆龍華店在2017年6月開業,如此算來,距今也已營業6年多。

國海證券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Costco共運營全球門店871個,其中美國(含波多黎各)600個,加拿大108個,全球其他地區共163個。公司全球持卡會員達1.28億人,其中付費會員7100萬人,全球員工數量達到31.6萬人。目前Costco已經發展爲全球第三大零售商(僅次於沃爾瑪與亞馬遜),第一大會員制連鎖倉儲式零售商。

此外,中國銀河證券數據顯示,從1996年進入中國,山姆前20年只開了14家門店。自2016年起,山姆加快拓展速度,在2016年至2023年開出了39家新門店,其中2023年就在上海、福州、深圳、武漢等城市開出5家新店,在中國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11月,山姆已在中國開設了46家門店。目前,山姆全球門店數超過800家。

傳統商超探索新業態

與會員店受熱捧相比,大賣場模式的傳統商超則在國內多地遭到冷落,部分商超甚至面臨“關門結業”的窘境。2023年6月30日,經營了18年的廣州家樂福員村店迎來它最後一天的營業,華潤萬家廣州天河北店同日結束營業。

民生證券研報分析稱,不少商超紛紛佈局折扣店。2023年10月,永輝超市正式對外宣佈,將在全國範圍門店中增設“正品折扣店”,並同步在線上APP/小程序增設折扣專區,提供食品、用品驚喜折扣價;家家悅在2021年開出首家倉儲式折扣店,除了售賣常規商品,還主推自有品牌,產品整體價格比其他標準超市價格低10%到15%;盒馬首家折扣店“盒馬生鮮奧萊店”也在2021年開業,截至2023年上半年,盒馬奧萊店全國突破68家。

首創證券研報分析,我國折扣店業態的興起,源於倉儲會員店的攪動。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山姆和Costco能順利推行會員制,是基於它們在三個方面建立了優勢:首先是極致低價的知名品牌商品和全球商品;其次是良好的店內體驗,例如免費停車、免費洗車、試喫試飲、美容美髮優惠等;最後是自有品牌的創新開發和基於會員數據的精準選品。

莊帥進一步分析稱,所有零售業態都是競爭關係,能夠長期經營下去的業態都有自己的差異化商業模式,包括選址、經營面積、運營能力、組織結構、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區別,“會員店屬於上萬平方米的大型折扣店,以會員費爲主要盈利模式,社區折扣店是小店,以自有品牌爲主要盈利模式。”

當然,倉儲會員超市在中國的發展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國海證券分析稱,挑戰包括消費者對會員制的接受度有待提升、對於大規格產品的需求量較低、家庭戶平均人數下降、本土化供應鏈能力不足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