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流行“自掏腰包” 發起式基金成新發主力】近期,某發起式基金因只有1戶認購而備受市場關注。由於成立門檻相對較低,在新基發行遇冷的背景下,發起式基金已成爲不少基金公司發力的主要方向,2024年開年以來發起式基金的新發數量佔比已超六成。

近期,某發起式基金因只有1戶認購而備受市場關注。由於成立門檻相對較低,在新基發行遇冷的背景下,發起式基金已成爲不少基金公司發力的主要方向,2024年開年以來發起式基金的新發數量佔比已超六成。

按照以往的情況來看,發起式基金是由基金公司發起、投資者參與認購。然而,近來發起式基金熱鬧背後頻現個位數或1戶認購的現象,不少發起式基金已演變成基金公司“自導自演”的作品。

發起式基金興起

近兩年來,權益市場賺錢效應不佳,新基金髮行明顯遇冷,延長募集與發行失敗頻現。新基金髮行難,不僅體現在中小基金公司中,一些頭部基金公司其實也有類似境遇。

相比常規基金受制於“須不低於200人、2億元”的成立門檻,條件相對寬鬆的發起式基金就成爲了不少公募基金髮力佈局新基金的方式。數據顯示,近年來發起式基金的發行數量與佔比逐年增加,2021年至2023年,發起式基金佔新發基金數量比值分別爲16.41%、23.2%、31.61%。

2024年一開局,發起式基金就成爲新基金髮行市場中的一抹亮色。數據顯示,截至1月14日,全市場已成立新基金18只,其中有11只爲發起式基金,新發數量佔比已超六成。從類型來看,這11只產品均爲權益基金,其中易方達基金髮行的發起式基金最多,達到8只;國泰基金、華夏基金、萬家基金各有1只。

此外,還有不少發起式基金已在路上。Wind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正在發行的90多隻基金中,還有近20只基金爲發起式。

在業內人士來看,如此大比例地加碼發起式基金,既是權益新基發行遇冷的無奈,也是部分基金管理人在新基發行整體不佳的環境中主動出擊的一種姿態。

投資者認購熱情不足

發起式基金,即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經理作爲基金髮起人,認購不少於1000萬元金額且持有期限不少於三年,滿足上述條件的基金即可宣佈發行募集成功。

從初衷來看,發起式基金一般是希望由機構發起、投資者響應的。從以往的實際情況來看,發起式基金早期也頻現數百、數千或上萬戶的投資者共同認購,個位數認購的情況並不多見。

以最新成立的一隻發起式基金來看,該基金新發募集金額達1000.17萬元,有效認購總戶數13戶,其中基金管理人固有資金持有份額1000萬份,佔基金總份額比例爲99.98%。募集資金幾乎全部來源於基金公司的固有資金,這意味着這是一隻由基金公司“自掏腰包”發行的基金,可見投資者認購發起式基金的熱情並不高。

數據顯示,2024年新成立的11只發起式基金合計發行3.35億份,平均每隻發行僅有3042萬份,與2023年的平均值2.15億份相比明顯下降。

從有效戶數來看,上述11只產品中,有8只基金的有效認購戶數不到20戶,認購戶數最少的是易方達中證滬港深500聯接基金,有效認購戶數只有12戶。而2023年,全市場有25只認購戶數爲1戶的基金,其中7只爲當年12月成立。

事實上,除1戶認購外,認購戶數爲數百戶的基金也存在“自掏腰包”的情況。比如,2023年底成立的華泰柏瑞中證中央企業紅利聯接A,募集期間淨認購金額近1000.37萬元,有效認購總戶數有352戶。其中,基金管理人華泰柏瑞出資1000.05萬元固有資金認購該基金,佔基金募集淨額的99.96%。

後續運營是關鍵

“基金公司熱衷於發行發起式基金的主要原因,在於發起式基金的發行起點較低,基金可以在市場參與度較低時成功發行基金。當後期市場開始轉暖,若發起式基金業績出色,則基金公司可以順勢擴大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天相投顧評價中心表示,但這並不意味着基金公司維護產品的壓力就一定更小,規模不穩定的發起式基金可能面臨清盤的風險。

發起式基金是一種壓力後置的基金運作形式,降低成立門檻的同時也強化了退出機制。若發起式基金成立3年後基金資產規模低於2億元,則需要清盤。

事實上,隨着3年期限的到來,市場上有部分發起式基金由於規模不達標而被迫清盤或正面臨清盤的風險。數據顯示,2023年清盤的200餘隻產品中,有30多隻是發起式基金。而從今年成立的發起式基金來看,除國泰招享添利六個月持有基金外,其他10只基金的發行規模均剛剛滿足1000萬元的及格線。

由於成立規模較小,發起式基金面臨的運營成本和壓力也更大,基金管理人通過持續營銷做大規模,並提高基金業績的表現是關鍵。天相投顧評價中心表示,基金公司在成功發行發起式基金後,還需要認真對待產品運營,如通過提升研究和管理能力、優化客戶服務、注重長期績效等方式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減少資源浪費,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獲得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