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證監會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積極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取得階段性成效。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佔比從17%提升至23%,已成爲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萬億元,持股佔比從3.8%提升至7.3%,成爲A股第一大專業機構投資者。

“如何構建長期資金、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共同發展的良性機制,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統籌做好頂層制度設計。”證監會機構司副司長林曉徵表示,目前證監會正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以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爲重點,以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爲基礎,以建設一流投資機構爲抓手,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着力提高投資者長期回報,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居民財富的良性循環。

據瞭解,證監會在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

公募基金方面,證券監管部門引導行業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一是系統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降低投資者成本。行業130餘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發佈降費公告,降費產品超3300只,平均每年將爲投資者節約成本約140億元。二是支持權益類基金逆週期佈局。加快權益類基金註冊節奏,2023年下半年權益類基金的周均註冊數是上半年的2倍以上。支持基金公司加大跟投力度、增強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2023年基金公司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規模超40億元。着眼於爲投資者創造長期投資收益的目標,研究建立基金公司“逆週期佈局”激勵約束機制。

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證券監管部門着力提升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積極性與穩定性。一是配合金融監管總局降低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科創板股票等標的資本佔用風險因子。二是配合財政部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實施3年長週期考覈。三是積極支持保險資金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作爲首期試點機構,擬共同出資規模500億元,聚焦投資二級市場優質上市公司,目前該項目進入落地階段。

林曉徵表示,逆市佈局已成爲市場共識。行業機構普遍認爲,一方面,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另一方面,當期A股市場估值水平已處於歷史低位,長期看已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現階段面臨較好的逆市佈局時間窗口,有利於投資者獲得較好回報。

2023年,行業機構積極加大權益類基金逆市佈局力度,表明了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未來表現的信心。一是在產品註冊方面,2023年全年獲批產品中,權益類基金佔比72%,較2022年提高28個百分點;二是在基金募集方面,儘管權益類基金募集整體規模有所回落,但呈現產品數量提升和結構優化,權益類基金募集數量由2022年的706只增加至763只,佔比由2022年的49%提升至60%;三是發起式權益類基金明顯增加,整體數量達313只,較2022年接近翻倍。

業內人士分析,這些都充分表明,公募基金管理人堅定投資信心,積極看好後市,願意與投資者實現更高利益綁定。展望未來,權益類基金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公募基金成A股第一大專業機構投資者—— 更大力度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