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全國第四家萬億級農商行北京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農商行”)再次更換掌門人。

日前,北京農商行宣佈,關文傑任該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人選。隨後不久,華夏銀行也公告,因工作原因,關文傑辭去該行執行董事、行長、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來,北京農商行已兩次更換一把手,而關文傑就任華夏銀行行長也纔不到一年時間。原華夏銀行行長轉任董事長,市場更爲關心的是,籌備IPO已有12年的北京農商行是否有望在關文傑的帶領下完成上市夢。

事實上,早在2011年12月,北京農商行就提出了成立IPO領導小組和工作組,2018年就開始接受IPO輔導。

但時至今日,北京農商行的上市之路依舊未有實質進展。

錯過了上市最佳時機,在大環境影響下,北京農商行自身也展現出了疲態。2023年前九月,北京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113.62億元,同比減少5.2%,其中利息淨收入85.15億元,同比減少7.08億元,降幅7.7%,此前的2019年至2022年,該行已連續四年利息淨收入下滑。

視覺中國

華夏銀行原行長擬調任爲新董事長

擔任華夏銀行行長還不到一年時間,關文傑便“空降”北京農商行。

日前,北京農商行在公衆號發佈消息,2024年1月10日,北京農商銀行召開幹部大會,宣佈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關文傑任該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人選。

隨後1月12日,華夏銀行也公告,因工作原因,關文傑辭去該行執行董事、行長、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

資料顯示,現年53歲的關文傑曾任建設銀行青島市分行臺東區辦事處財會科副科長、鐵路專業支行會計科科長、財會科科長。加入華夏銀行之後,關文傑分別擔任華夏銀行青島支行計劃財會處副處長(主持工作)、處長,華夏銀行青島分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華夏銀行青島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華夏銀行青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華夏銀行會計部總經理、財務負責人、計劃財務部總經理、首席財務官、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兼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華夏銀行黨委常委、執行董事、副行長、財務負責人、首席財務官。

2022年11月,關文傑被聘任爲華夏銀行行長,五個月後,其任職資格獲得原銀保監會覈准。隨着此次北京農商行“官宣”關文傑任該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這意味着關文傑擔任華夏銀行行長也不到一年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來,北京農商行已兩次更換一把手。2013年,北京農商銀行原董事長喬瑞辭任,王金山接棒,此後王金山擔任該行董事長長達十年。直至2022年,王金山退休,原北京農商行行長付東昇就任該行董事長,其任職資格在2023年4月獲得監管批覆。

原華夏銀行行長轉任董事長,市場更爲關心的是,籌備IPO多年的北京農商行是否有望在關文傑的帶領下完成上市夢。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全國四家資產規模超過萬億的農商行中,重慶農商行、廣州農商行、上海農商行均已在A股或H股上市,北京農商行則是唯一一家還未上市的萬億級農商行。

事實上,早在2011年12月,北京農商行就提出了成立IPO領導小組和工作組,次年又提出要將IPO作爲主線工作。2018年,北京農商行開始接受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兩家券商的IPO輔導。

2019年年報中,北京農商行還曾表示正着力推進IPO戰略實施,並已全面完成了股權確權、資產確權、公司治理制度體系建設等IPO主體工作。

2021年和2022年北京農商行董事會會議均審議通過了《關於延長授權董事會辦理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並上市相關事宜的議案》。

如今,籌備IPO已12年,即將第三次更換董事長的北京農商行,上市之路依舊未有實質進展。而與過往不同的是,近幾年來A股銀行IPO節奏明顯放緩,多家銀行主動撤回IPO申請,且自2022年初蘭州銀行IPO之後,A股銀行板塊已有近兩年未擴容。

息差收窄利息淨收入持續下滑

錯過了上市最佳時機,在大環境影響下,北京農商行自身也展現出了疲態。

資料顯示,北京農商銀行改制成立於2005年10月19日,是國務院首家批准組建的省級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前身爲創立於1951年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在北京市佈設各類物理服務渠道超2600家,金融服務覆蓋全市所有行政區和鄉鎮。

深耕於首都重點領域,在減費讓利政策導向下,北京農商行同樣面臨息差收窄、收入增長放緩等多方面的壓力。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北京農商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5.3億元、188.39億元、165.65億元、165.86億元、152.6億元,淨利潤72.52億元、82.29億元、74.15億元、75.78億元、79.06億元。

2023年前九月,北京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113.62億元,同比減少5.2%,其中利息淨收入85.15億元,同比減少7.08億元,降幅7.7%。此前的2018年至2022年,北京農商行的利息淨收入分別爲175.83億元、166.19億元、140.52億元、134.33億元、122.56億元,其中2019年至2022年連續四年下滑。

而在信用減值損失由上年同期的3.5億元大幅減少至1000萬元的情況下,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農商行的淨利潤爲58.23億元,同比增長1.18%。

值得關注的是,一直以來,北京農商行的信貸資產質量保持在較爲優良的水平。2020年至2022年末,北京農商行的不良率分別爲0.9%、1.17%、1.06%,撥備覆蓋率分別爲409.57%、322.76%、310.97%。

截至2023年9月末,北京農商行資產總額約爲1.2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6%;貸款餘額4729.3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83%;存款餘額7873.0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9%。

其他同行中,2023年前九月,重慶農商行、上海農商行則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204.15億元,同比增長-2.91%、4.49%;歸母淨利潤99.55億元、104.01億元,同比增長7.75%、15.82%。截至2023年9月末,上述兩家農商行的資產規模分別爲1.45萬億元、1.37萬億元。

從股權結構上來看,北京農商行的股權結構一直較爲分散。截至2022年末,該行法人股東299戶,自然人股東2.76萬戶。前十大股東中,北京金融控股集團、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農食品集團、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等五大國資股東的持股比例分別爲9.9996%、9.97%、9.84%、8.72%、7.75%,合計持股46.28%,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均未超過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