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奎

2024年新年伊始,紫金財險和長城人壽先後宣佈舉牌上市公司華光環能無錫銀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兩次險資舉牌與以往有兩個方面的不同:一方面是資金來源,舉牌資金多以自有資金爲主,更能體現對投資標的的看好;另一方面是建倉動機,傳統的“啞鈴型”投資策略效益正在下降,保險公司需要不斷優化戰術資產配置策略,調整固收類資產和權益類資產的比例。這釋放出什麼新信號?

自有資金做“子彈”

紫金財險和長城人壽近日先後宣佈舉牌上市公司華光環能和無錫銀行。目前,紫金財險持有華光環能股份比例約5.0012%,長城人壽持有無錫銀行股份比例約5.00%,均觸發舉牌條件。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積極性進一步提升,2023年保險業共發生9起險資主動舉牌事件,明顯高於2022年的5起和2021年的1起。

2022年至2023年,太保產險、太保壽險、陽光人壽、中國人壽、太平人壽等保險公司均有發佈舉牌公告。被舉牌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基建、金融等領域。

與以往不同的是,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的資金來源發生了較大變化,近年多爲公司的自有資金,不再用萬能險賬戶資金。例如,紫金財險和長城人壽舉牌資金均爲公司自有資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公司進行資產配置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資金的屬性和風險收益要求;二是監管對資金的使用要求。由於保險公司自有資金需要滿足相關償付能力要求,因此自有資金投資更加看重投資標的的流動性和風險收益性,確保投資風險可控。

“從側面來看,通過自有資金投資上市公司,更加能夠反映保險公司看好該公司,未來該公司在被舉牌後仍有可能被保險公司繼續增持。”上述業內人士說。

險資加倉“彈藥”充足

險資頻頻舉牌上市公司,不僅是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具有較高的吸引力,險資自身也有較強的加倉權益市場的意願。

有業內人士認爲,目前權益市場整體估值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此時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成本比較低,且險資作爲長期資金看重的是絕對收益,在權益市場估值低位時逆勢佈局,往往能獲得較好的長期收益。

一家保險公司首席投資官告訴記者,保險公司正面臨利率債配置比例較高但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導致利率債吸引力降低,以及另類投資領域優質資產供給不足等現狀。大多數保險公司採用的“啞鈴型”投資策略效益正在下降,保險公司需要不斷優化戰術資產配置,調整固收類資產和權益類資產的比例。

“因此,險資有積極佈局權益市場的內驅力,希望在市場低位時建倉,從而獲取長期穩健收益。”上述首席投資官說,而且保險業對權益市場的投資比例近年有所下降,未來也有較多的加倉“彈藥”。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保險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餘額約3.38萬億元,佔資金運用餘額比例約12.37%,較2022年末下降約0.34個百分點。

有機構認爲,我國保險業權益投資比例遠低於美國保險業股票資產佔比持續保持在30%左右的平均水平,也普遍低於監管設定的投資上限。從國際經驗來看,通過低位長週期佈局優質權益資產,能夠較好解決保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

2024年或有更多險資舉牌

在市場人士看來,用較低的成本進入權益市場獲取長期收益是險資逆週期佈局的慣用“套路”,因此2024年或有更多險資舉牌事件發生。

險資對未來權益市場表現較爲樂觀。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近日發佈的“保險資產管理行業投資信心指數”顯示,保險公司預期對2024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權益投資情況較爲樂觀,權益投資信心指數分別爲61.01和61.14,均高於中位值50。

未來險資主要關注哪些權益類投資標的?上海一家保險資管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表示,後續將積極佈局週期底部的重大估值機會。首先,通過買入並持有高股息投資策略獲取長期穩定的分紅收益,依舊是險資權益投資的“壓艙石”;其次,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科技創新被放在我國戰略的重要位置,產業升級、先進製造、TMT等領域依舊有希望實現較高的超額收益;最後,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生物醫藥的未來需求較爲明確,關注創新藥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