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翠華

多家保險公司近期接監管部門通知,從今年1月份起將萬能險的年化結算利率上限下調至4%及以下。這是監管部門着力防範化解人身險行業風險的最新舉措,也是險企切實防範利差損風險的重要手段。

實際上,萬能險結算利率上限並非首次下調。2020年其上限已經告別“5%+”,且自2023年8月1日起,保證利率超過2%的萬能險已全面停售。調降萬能險結算利率上限和保證利率的背景是,市場利率持續下降,險企面臨的投資壓力持續加大。監管部門未雨綢繆,加強行業引導,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

人身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可概括爲“三差”:死差(實際死亡率和預定死亡率之差)、費差(實際費用率和預定費用率之差)和利差(實際投資收益和預定利率之差)。由於市場競爭加劇、保險產品同質化等原因,近年來人身險公司新單業務的費差和死差被持續壓縮,其利潤主要依賴利差。目前,市場利率處於持續下降通道、權益市場波動加大、債券市場信用風險暴露不時發生,險企投資難度加大,投資收益明顯收窄甚至拖累整體業績,利差損風險也就如利劍高懸。從境外市場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身險行業也曾遭遇過利差損風險的嚴重衝擊,造成了金融體系的動盪,值得警惕。

毋庸置疑,加強對人身險行業利差損風險的防範化解,有利於助力金融體系的健康平穩運行,以更好護航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此,險企至少可從三方面發力。

首先,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完善風險防範機制,這是險企防範利差損風險的基礎。預則立,不預則廢。利差損風險的跡象已經出現:2023年前三季度,行業險資運用的年化財務收益率爲2.92%,而2023年熱銷的主流壽險產品預定利率高達3.5%,且還有預定利率更高的分紅險、保證利率更高的萬能險。從行業角度看,優化產品結構、壓降負債端成本已是大勢所趨。而實踐中,部分保險公司“做大規模”情結嚴重、風險防範意識不強。例如,萬能險結算利率持續高於其財務投資收益;有的產品定價過於追求“便宜”,導致負債端成本過高。

其次,因勢利導,積極降低負債端的剛性成本,是險企防範利差損風險的關鍵。穩中求進,才能行穩致遠。負債端和投資端的合理平衡、有效互動更有利於保險機構遠離風險、穩紮穩打。目前,投資端壓力陡增,試圖通過高投資收益來支撐定價、推廣的“大跨步”已隱患重重,難以爲繼。從負債端降本已是當務之急,如積極優化產品結構、降低剛性成本較高的產品佔比、增加浮動收益型產品、完善投資收益風險與投資人共擔的產品模式等。

此外,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提高投資收益率,這是險企防範利差損風險的重要保障。打鐵還需自身硬,險企需要處理好防範利差損風險和提升負債端競爭力之間的關係。投資端業績上得去,負債端在提升產品競爭力方面就能獲得更大空間。險企必須積極探尋更優的投資路徑,例如優化資產負債匹配,在市場低迷時期逆勢佈局,提升投研水平,加大權益市場投資力度,增強投資收益彈性。

保險公司作爲提供風險保障的金融機構,更要對自身經營風險多一份警醒,對產品設計多一份理性,對市場行爲多一份責任,多管齊下,優服務、防風險,實現自身和行業的健康平穩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