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 消息,備受關注的2023年中國經濟數據出爐。1月17日上午10點,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公佈,初步覈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南都記者注意到,以往一個小時左右的發佈會,這次持續了兩個小時,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以及新任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王冠華回應了現場中外媒體記者11個問題,涉及去年經濟表現、今年經濟展望、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CPI前景、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房地產形勢、消費市場表現、社會發用電量差異、就業形勢、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等熱點問題。

“5.2%的增速與去年中國經濟還是較爲吻合的。今年政府可能會設定5.2%或比較保守的目標,如5%。”湖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省民進原副主委葉青對南都記者表示,他建議今年的增長目標可以設定爲一個區間而不是具體的數字,如5%-5.5%之間,這樣可以更好發揮地方積極性。談及對今年經濟發展的期待,他表示,要吸取此前教訓,每次月度、季度數據出來後,都要對政策進行反思。他預計,今年財政金融方面的政策會加大力度。

圖片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 

增發國債、降準降息等政策效應今年將釋放

去年中國GDP超126萬億元,是什麼水平?“對於過去一年的經濟表現,可以概括爲回升向好、成色十足、表現亮麗、殊爲不易。”發佈會上,康義表示,按照可比價計算,2023年經濟增量超過6萬億元,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

從增速看,康義表示,觀察中國經濟的表現,不僅要跟自己縱向比,也要跟其他國家橫向比。5.2%的經濟增速不僅高於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我國經濟2023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展望2024年,他坦言當前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依然較多,推動我國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還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

近期多個國際機構和商業機構都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對此,康義稱,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在不斷積累增多。他提到,去年的四個季度,GDP同比、環比都是正增長的,經濟規模也在逐季擴大。經濟增長“勢頭好”。

另一個有利條件是宏觀政策“空間廣”。康義表示,2023年出臺的增發國債、減稅降費、降準降息等政策效應將在今年持續釋放。今年還將儲備優化一些新的措施,這些新的增量措施和存量政策還會疊加發力,都爲經濟穩定運行保駕護航。“當前,我國政府債務水平和通脹率都較低,政策工具箱也在不斷充實,財政、貨幣以及其他政策都有比較大的迴旋餘地,加力實施宏觀政策有條件、有空間。”他說。

圖片湖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省民進原副主委葉青。 

發力穩增長,專家期待推進財稅改革

具體來說,去年中央財政在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按照財政政策“適度加力”的要求,不少專家預計今年的赤字率大概率超3%,有專家表示最好維持在3.8%左右。對此,葉青對南都記者說,這說明財政支出的強度很大。

另一個重大信號是,央行發力穩增長,時隔一年多重啓PSL投放,去年底淨新增抵押補充貸款(PSL)3500億元,期末抵押補充貸款餘額爲32522億元。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PSL期限較長,最長可達5年,可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其次是精準滴灌,通過向政策銀行提供資金,來支持特定項目。業內預計,PSL可能用於支持“三大工程”建設,即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央行在再貸款和再貼現之外,繼續用好抵押補充貸款,這是金融方面加大力度的標誌。”葉青說,這可以調節市場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葉青也建議,今年應該在財政稅收改革方面做一些更好的推動,包括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如果能及時跟進,經濟發展會更好。”對此,天津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李偉也對南都記者表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呼之欲出,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分配關係值得關注和期待。他指出,當前無論是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解決國內大循環堵點,破除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還是推動科技創新,都需要推進財稅改革。

圖片202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南都製圖

房地產拖累經濟,發展新模式要注意什麼?

近年來,房地產成爲經濟發展的“拖累項”。從投資來看,去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3036億元,比上年增長3.0%。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製造業投資增長6.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6%。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35萬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銷售額116622億元,下降6.5%。此外,民間投資下降0.4%;而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9.2%。

在談及經濟發展勢頭時,康義也提及,去年發用電量、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投資、進出口等大多數實物量指標的絕對量都大大超過2019年的水平。而有些實物量指標低於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主要是與房地產相關的產品產量指標。

當前,房地產市場處在調整轉型的過程中,各地都在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如何看今後房地產市場趨勢?對此,康義認爲,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有比較好的基礎,包括去年城鎮化率是66.16%,和發達經濟體80%左右的水平相比,還有提升空間。每年超過一千萬的農村居民進入城鎮,新市民的規模比較大,也會帶來大量新增住房的需求。

此外,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正在積極構建當中。“這是破解房地產發展難題、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康義表示,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中村改造這些工程都在快速推進。這在解決住房、居住問題時,也會帶動房地產相關投資消費,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住建部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各地城中村改造入庫項目406個,預計總投資1.8萬億元。“今年這三大工程將在去年基礎上會有更大的發展。”葉青認爲,在民間投資較弱的時候,政府投資要提升,以加強逆週期調節。

談及房地產新模式,葉青建議,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性住房要並駕齊驅。“此前一段時間,市場化的多了,保障性的較少,所以從去年8月起,各地啓動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不管是配售還是配租,這都是穩定房地產市場很重要的基礎性措施。”據報道,目前多地正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包括廣州、大連、瀋陽在內的多個地區發佈保障房2024年規劃。其中,廣州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已經開工,今年將籌建不少於1萬套,以解決城市戶籍人口和引進人才住房困難問題。

長期以來,在一、二線大城市,由於房價高,部分工薪收入羣體買不起商品住房。據悉,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分爲配租型和配售型兩種。按要求,地方政府要根據供給能力,合理確定保障範圍和准入條件,逐步將範圍擴大到整個工薪收入羣體。

圖片2023年全國消費數據。南都製圖

消費成經濟增長主動力,專家建議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去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領域熱點亮點頗多。消費重新成爲經濟增長的主動力。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82.5%,提高了43.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康義判斷,今年消費仍然會保持較好的增長。城鄉融合發展、城鎮化進程推進、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特別是醫療、健康等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此外,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文娛消費等都快速發展,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消費熱點不斷升溫,不斷爲消費市場提質擴容增添動力。

從去年淄博燒烤、貴州“村超”,到今年開年哈爾濱冰雪旅遊、冰雪運動“火出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王冠華稱,這既順應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也展現了我國內需的潛力。

“像哈爾濱等地的冰雪遊態勢要延續,春節後要繼續出臺刺激消費政策。”葉青表示,今年擴大消費的政策力度要加大。去年汽車產銷突破了三千萬輛,說明刺激政策是有效的。現在的重點是在房地產方面。

此外,擴大消費還要改善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其中來自政府的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現金政策性惠農補貼等轉移性支付增長10.3%。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動態監測低收入人口達6600多萬人,保障低保對象4044.9萬人。研究指出,低收入者的消費率和消費傾向高於高收入者,對此,葉青建議擴大低保人羣數量,以更好滿足他們的需要,並擴大消費。

原標題:GDP增速5.2%,居民收入增6.1%,專家建議改善收入

編輯:周自力    責編:張松濤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