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024·重阳问策”线上策略会召开,主题为“破局与新机”。重阳投资合伙人、战略研究部主管寇志伟对2024年的投资机遇展开分析。>>查看完整视频

寇志伟指出,企业实现盈利内生性增长的另一个方式可能是更好的走向全球。中国是全球货物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但中国上市公司来自海外的营收占比却远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在15%左右,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海外收入占比约为40%,欧洲和日本主要股指成分股海外收入占比更是在55-60%之间。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我们对出口大而不强,出海的主要是中国产品而非中国品牌。一方面,在华的全球跨国公司和国内小型外贸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出口份额,且中国企业在海外生产并直接销售的规模还比较小,中国的绝大部分出口规模体现不到本国上市公司的报表中。另一方面,国产电动车竞争力全球领先,在业界和资本市场已经形成较强的品牌势能,但走向海外却面临诸多现实的困难。中国品牌更好的走向全球,只能依靠高质量发展来实现,既需要各个领域渐进式技术突破和know-how的积累,也需要对海外市场环境和用户心智的更深刻理解和把握。尽管这一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也会面临诸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阻碍,但我们始终坚信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从中国走向世界。

寇志伟进一步指出,对国内高质量发展领域人才素质很有信心,能够充分支撑高质量发展产业。在创意和研发驱动的发展阶段,劳动力的质量将成为未来致胜的关键。例如华为有11万左右的研发人员,比亚迪有将近7万名研发人员。除了中国以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集中这么多工程师来做一件事情。所以在这些领域,我们会看到持续的突破已经发生,而这个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投资机会所在。我们从过去享受低质量、大数量的逻辑往前走一步,到较高的质量,少而精的逻辑。所以,我的一个总体感受是未来的投资一定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展开。

另外,过去我们的研发投入其实积极性不如现在高,因为当时我们很自由的能用全球的供应商,国内的企业即使有一点成果,下游终端客户可能也不会用,因为更换供应商是有风险的,同样是高端产品,肯定是用海外成熟供应商更放心,所以国内的企业研发积极性是不高的。但是现在不同了,例如华为是以点带面,带动了一批企业在研发创新,帮助我们的产业进行升级。这就是我们从微观调研看到的一些信息,这种现象看多了,真的会越来越有信心。这些东西虽然很小,当前还无法补上房地产下滑这么大的一个缺口,但是网已经撒开了,随着未来体量上的越来越快,大家都会越来越有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