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024·重陽問策”線上策略會召開,主題爲“破局與新機”。重陽投資合夥人、戰略研究部主管寇志偉對2024年的投資機遇展開分析。>>查看完整視頻

寇志偉指出,企業實現盈利內生性增長的另一個方式可能是更好的走向全球。中國是全球貨物最大的貿易出口國,但中國上市公司來自海外的營收佔比卻遠低於主要發達經濟體。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營收佔比在15%左右,標普500指數成分股海外收入佔比約爲40%,歐洲和日本主要股指成分股海外收入佔比更是在55-60%之間。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我們對出口大而不強,出海的主要是中國產品而非中國品牌。一方面,在華的全球跨國公司和國內小型外貿企業佔據了大部分出口份額,且中國企業在海外生產並直接銷售的規模還比較小,中國的絕大部分出口規模體現不到本國上市公司的報表中。另一方面,國產電動車競爭力全球領先,在業界和資本市場已經形成較強的品牌勢能,但走向海外卻面臨諸多現實的困難。中國品牌更好的走向全球,只能依靠高質量發展來實現,既需要各個領域漸進式技術突破和know-how的積累,也需要對海外市場環境和用戶心智的更深刻理解和把握。儘管這一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也會面臨諸多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阻礙,但我們始終堅信會有越來越多中國品牌走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從中國走向世界。

寇志偉進一步指出,對國內高質量發展領域人才素質很有信心,能夠充分支撐高質量發展產業。在創意和研發驅動的發展階段,勞動力的質量將成爲未來致勝的關鍵。例如華爲有11萬左右的研發人員,比亞迪有將近7萬名研發人員。除了中國以外,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集中這麼多工程師來做一件事情。所以在這些領域,我們會看到持續的突破已經發生,而這個就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投資機會所在。我們從過去享受低質量、大數量的邏輯往前走一步,到較高的質量,少而精的邏輯。所以,我的一個總體感受是未來的投資一定要沿着高質量發展的主線展開。

另外,過去我們的研發投入其實積極性不如現在高,因爲當時我們很自由的能用全球的供應商,國內的企業即使有一點成果,下游終端客戶可能也不會用,因爲更換供應商是有風險的,同樣是高端產品,肯定是用海外成熟供應商更放心,所以國內的企業研發積極性是不高的。但是現在不同了,例如華爲是以點帶面,帶動了一批企業在研發創新,幫助我們的產業進行升級。這就是我們從微觀調研看到的一些信息,這種現象看多了,真的會越來越有信心。這些東西雖然很小,當前還無法補上房地產下滑這麼大的一個缺口,但是網已經撒開了,隨着未來體量上的越來越快,大家都會越來越有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