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摩根資管發佈2024年展望。摩根資管認爲,A股市場經過了三年的回調,中國的核心資產或已經迎來了極佳配置時點。機會往往誕生在無人問津之時。A股的多項估值指標或已經達到底部區域,爲新一輪的上漲行情積蓄力量。摩根資管中國投資總監杜猛認爲,對於國內權益來講,當前歷史絕對估值分位、相對債券資產的估值均處在較高吸引力的水平,或具備長期配置價值。隨着中國宏觀經濟預期企穩,2024年股市的整體估值有望得到一定修復。

杜猛指出,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釋放了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預期,後續關注2024年初兩會將制定的各項經濟目標以及財政、貨幣政策發力的力度,其對各類資產的潛在回報與市場信心的恢復均較爲重要。新舊經濟動能的結構調整過程中,“先立後破”的定調有望爲舊經濟托住下行的底,同時,經濟內生的修復動力在經歷疫後第一年的曲折後,一些適應國內需求升級的科技創新領域也有望迎來較好的增長。

杜猛表示,在經濟逐步企穩的過程中,以供給創新打開市場需求的科技,和以供給約束形成盈利穩定性的資源稟賦類公司,或具備較好的投資比較優勢。而在宏觀預期進一步企穩之後,還可以更多關注供給處於底部區間或基本出清、盈利對需求企穩回升的敏感度較高的板塊,特別是一些領域還出現了新的產業邏輯進一步增強了盈利彈性,例如電子、通信設備自動化設備、醫藥等。

中國債市方面

摩根資管指出,債券收益率曲線較爲平坦,短端收益率有望率先下行。受政府債券發行提速、財政存款大幅上升,央行主要大量依靠公開市場操作(OMO) 和中期借貸便利(MLF) 進行流動性投放 (導致資金穩定性較低) 等多個因素影響,2023年9月以來短端收益率快速上行,收益率曲線整體平坦化。不過,12月以來相關因素出現了好轉,如財政支出節奏加速、銀行存貸缺口的改善,資金面有望進一步邊際寬鬆。

由於經濟增長仍然面臨壓力,2024年長端收益率易下難上。經濟的復甦難以一蹴而就,疊加一季度銀行和保險的配置壓力較大,長端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領先指標M1同比-M2同比顯示,2024年上半年長端收益率或繼續面臨下行壓力。從久期策略來看,至少在見到基本面的持續性改善之前,中性偏長的久期可能較爲有利。不過,由於長端收益率容易受到情緒及預期的擾動,短債的確定性可能相對更高。

信用債方面,城投債利差已經快速壓縮,相對性價比下降,關注二級資本債及永續債的投資機會。從7月底開始申報特殊再融資債至2023年末,城投債的信用利差平均下行約50BP。儘管以1-2年維度來看,城投利差仍有進一步下行空間,但在當前位置城投債相比於二永債的相對性價比下降。

海外市場方面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資產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資官恩學海指出,從過往經驗來看,美聯儲結束加息後的一年裏,海外股票和債券大多會有出色表現。歷史經驗顯示,美聯儲結束加息後一年,海外市場往往股債齊升。這或意味着2024年海外股票和債券都有相當潛力,即使是悲觀的投資者可能也要開始部署投資。

隨着美聯儲12月會議釋放明顯的轉向信號——利率點陣圖顯示2024年降息三次,投資者幾乎一致地認爲,本輪加息週期已經結束,分歧在於何時開始降息。10月末以來美債收益率大幅下行,也指向了加息週期的結束。在過去的5個加息週期中,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通常先於聯邦基金利率而見頂,在最後一次加息與第一次降息之間前者平均下降了107個基點。

美債收益率的下降趨勢提升了政府債券、高評級債券等海外核心固收資產的配置價值,尤其是對相對保守、偏向穩健的投資者而言。即使投資者對未來一年美聯儲是否降息仍有疑慮,那麼未來三年會降息則是大概率事件,追求確定性的投資者可以先短債、後長債或者多短債、少長債的方式在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中予以考慮。

高收益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具備較高的吸引力,而部分更低信用評級的發行人在2023年轉向私募信貸也意味着整體高收益債券發行人的信用評級反而有所上升。因此儘管美國經濟的潛在波動可能在短期放大高收益債券的波動,但如果投資者的投資期限在2-3年,那仍然較有吸引力。

股票方面,美國經濟相對其他發達市場的更高的穩定性,有望繼續支撐美股表現,而利率的下行趨勢可能令美國成長股相對佔優,亞洲股票亦有“困境反轉”式的投資機會。2023年亞股經歷了持續的盈利下修,目前下修過程已經接近尾聲,而對2024年的盈利增長預期則領先其他主要市場。美債收益率回落的背景下,海外資金有望重返亞洲市場進行配置,也將對亞股構成支撐,尤其是在復甦上半場亞洲高息股值得重點關注。

大宗商品方面,2024年黃金的相對確定性較高。黃金作爲不生息資產,在美債收益率下降的趨勢下吸引力明顯上升。儘管單純作爲避險資產,黃金的歷史波動遠大於美債,但黃金除了避險還有抗通脹等作用。此外,全球主要央行的大舉增持,也對黃金構成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