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基金重倉股錄得預盈,大體量“基民”卻無法從配置基金中獲得平穩收益。

一年一度的年報季又拉開帷幕,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受到股東的關注。同時,密集披露的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報也在揭曉“成績單”,僅一成權益類基金產品錄得正收益。

1月18日晚間,思源電氣(002028.SZ)召開2023年業績快報電話會議。網傳在會議現場,有公募基金對上市公司業績不達預期提出質疑並遭到董祕反懟。

市場動盪背景下,前些年借道公募基金謀收益的上市公司逐漸減配,目前來看,仍以低風險性理財產品爲主要投向,股權類私募基金也逐漸增加。

近九成基金重倉股錄得預盈

基金公司旗下產品重倉上市公司成爲股東,通過上市公司獲得正向回報收益,從而託舉旗下產品收益率並非新鮮事。作爲上市公司股東,到了每年的年報季,基金公司尤爲關注上市公司一整年的盈利表現。

思源電氣1月18日發佈2023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24.51億元、同比增長18.16%;歸母淨利潤15.45億元、同比增長26.60%。

作爲多家公募基金重倉的上市公司,在電話會現場,思源電氣上述業績遭到多名基金投資人的質疑,稱仍未達到預期收益。

“網傳消息誇張了。”今日早間,思源電氣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雙方正常在交流,同時提到的基金購買並非公司行爲,而系董祕的個人投資。只不過恰巧該公司董祕購買了睿遠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興證全球基金旗下產品,去年一年虧損幅度都超過20%。而這三家又位列公司的前十大股東,(這件事就)被放大來看了。

從思源電氣披露的2023年三季報來看,其前十大股東中有三家基金旗下4只基金躋身,分別是睿遠均衡價值三年、興全商業模式優選、興全新視野、交銀新生活力,持股數量分別爲1470萬股、918.27萬股、893.63萬股、805萬股。睿遠均衡價值三年從2021年6月末時便成爲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之一,此後多次增減持。

作爲“老牌基金重倉股”,思源電氣業績表現一直較爲突出,過去五年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保持正增長,加上最新的業績快報,其營收、淨利潤已連續六年實現增長。

同時,公司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也較爲亮眼,思源電氣在2019年底打開上漲節奏,在睿遠基金進駐股東行列的2021年持續拉漲,當年累計漲幅達151.6%,去年一整年錄得漲幅37.24%。這一漲幅在重倉其股份的基金持倉股中,位列前茅。

不過,即便二級市場和基本面均表現優異,思源電氣剛剛披露的業績預報值仍低於此前各家機構給出的預測。據同花順數據,2023年有30家機構給出思源電氣淨利潤增長預測,平均預測其將實現淨利潤17.69億元。

隨着年報季逐漸拉開帷幕,不少基金重倉的上市公司也紛紛披露業績情況。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8日,A股共有221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其中九成公司淨利潤錄得增長。41家基金重倉的A股上市公司也披露“成績單”,36家錄得淨利潤正增長,佔比近九成。有9家公司預計淨利潤翻倍,漲幅最大的是普瑞眼科和中科飛測,漲幅超12倍。

僅四成基金產品實現正收益

多家基金重倉的A股上市公司錄得業績預增,那麼,公募基金產品作爲不少上市公司的“閒錢”理財產品,表現又如何呢?

隨着2023年公募基金四季報逐漸披露,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超萬隻的基金產品中,僅有四成實現正收益,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僅有佔比11.75%的基金實現產品收益率爲正。拉長時間線來看,公募基金自2022年起業績表現就出現下滑。

以前述4只基金產品爲例,Wind數據顯示,4只基金產品連續多年下跌,截至1月18日收盤,睿遠均衡價值A累計跌幅最大,近一年累計跌幅爲24.04%。興證全球旗下2只產品近一年累計跌幅分別爲11.66%(興全商業模式優選)、11.46%(興全新視野);交銀新生活力近一年跌幅爲11.31%。

在此背景下,前些年借道風險性公募基金謀收益的上市公司也逐漸減配這類基金產品,Wind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連續三年的中報披露,上市公司購買公募基金產品規模逐漸縮水,分別爲319.79億元、314.22億元、239.95億元。

從上述公募基金的收益情況來看,報告期末賬面價值增長逐漸乏力。2021年當期末賬面價值餘額增長至394.29億元,上市公司也在那一年借力投資公募產品實現交易性金融資產大幅增值,但到了2022年,隨着市場劇烈波動,該報告期末,賬面價值餘額反而減少了17.83億元至222.12億元。

從產品類型來看,上市公司逐漸減少偏股或混合型產品,轉而配置低風險性產品。數據顯示,到了2023年中報披露時,上市公司共配置36只ETF基金產品,而在2020年、2021年、2022年,這一數字爲4只、0只、9只。

這背後,是上市公司作爲大體量“基民”無法從配置基金中獲得平穩收益。某A股上市公司高管對記者說,前些年市場行情表現較好,能從公募基金上賺取不少收益,也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但隨着市場逐漸波動,購買的基金產品表現比較拉胯。

對於ETF產品受到投資者追捧的現象,華泰柏瑞基金副總經理房偉力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稱,ETF產品本身透明、簡單、投資費用低,產品易於讓投資者理解,一目瞭然,同時緊跟資本市場的發展,市場波動風險下爲投資者提供“一攬子購入”股票的機會。

“這也導致上市公司在2023年更爲傾向回到結構性存款產品等低風險性上面來。”前述高管稱。

參設股權類私募基金案例增多

記者注意到,在減配公募基金產品的同時,設立或者參設股權類私募基金,成爲上市公司拓展投資渠道的另一個選擇。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13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參與股權類私募基金的設立。而去年一整年這一數字僅在40家左右。1月18日,新特電氣公告稱,以500萬元參與認購共青城卓瑜宏遠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基金份額,出資佔比達11.11%。

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稱,首先,通過參與股權投資可以對公司閒置資金進行利用,有助於增厚公司業績;同時,上市公司從資源整合角度考慮,通過佈局私募股權投資可以把公司在行業的資源變現,同時還能爲公司未來併購打下基礎。

不過,一名投行人士提醒,私募股權投資具有流動性較低、投資回收期較長等特點,於當前環境下仍面臨諸多風險,一旦投資失敗,將會對上市公司造成多方面的衝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