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經濟日報

1月17日,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阿狄忒亞·瑪圖(Aaditya Mattoo)應邀在全球化智庫(CCG)北京總部發表演講。他表示,全球化進程加速推進爲世界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加劇了國家間經濟增長速度不平衡和國內財富分配不均等問題。爲維護貿易秩序、促進世界貿易繁榮,需要超越貿易領域、跨越國界的廣泛合作。

瑪圖在演講中首先闡述了他對新貿易保護主義起源的分析。他表示,全球經濟下行使世界滑向保護主義窠臼的風險加大。世界銀行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稱,全球經濟將錄得30年來最糟糕的5年期增速,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連續第三年放緩,從2023年的2.6%降至2.4%。瑪圖表示,經濟下行帶來了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也進一步面臨碎片化風險。當前,部分國家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其影響包括貿易轉移、貿易政治化、抑制創新性等,使全球貿易環境更具不確定性。

瑪圖尤其強調當前打着環保旗號的“碳關稅”等政策正是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典型案例。他表示,當前很多所謂的環保措施是和貿易保護相關的,比如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等政策文件,給全球貿易自由流動製造了諸多障礙。

“中國一直在持續開放市場,致力於國際合作,並積極承擔起作爲國際大國的責任。”瑪圖說,通過這些努力,中國不僅能夠促進自身貿易發展,還爲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貢獻。

“但市場自由化的進程應該是雙向的。當我們把它變成一個談判,就很容易從雙贏逐漸走向零和博弈。”瑪圖表示,當前的全球貿易模式不僅受到經濟因素影響,同時也受到政治因素干擾。譬如美國決定進口商品,不僅要看產品是否爲自身所需,還要在政治上尋求同步,從而嚴重破壞了全球經貿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瑪圖表示,爲促進世界貿易繁榮,需要跨越國界的廣泛合作,尤其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下的合作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在這些框架下,藉助雙多邊貿易協定等形式,既能聯合志同道合的國家,也能促進目標不同的國家走到一起。尤其中國當前和一些國家或地區開展的經貿合作是比較成功的,將可以形成一種‘催化劑’效果,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進程。”(經濟日報記者 楊嘯林)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