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中昊

回顧2023年,市場板塊快速輪動,從中特估、AI再到華爲產業鏈等主題板塊快速輪動。展望2024年,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鬍又文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將在確保經濟短期企穩改善、風險化解的基礎上再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優化,2024年國內的宏觀、政策環境對股市或更爲友好,他全年對股市保持樂觀。

北向資金將趨穩

回首2023年,市場整體表現爲高開低走,出乎很多投資者在年初的預期。“整體而言,2023年影響主線就一個,對盈利成長性求而不得。”胡又文認爲,2023年1-2月是想從順週期中尋找成長,4-6月是想從AI中尋找成長,11月以來是美債收益率見頂,激發了市場對部分產業成長風格迴歸的期待。市場每次尋找成長性失敗後,“資源+紅利”風格就會更上一層樓。

從資金面角度看,中美貨幣政策的背離是2023年後幾個月北向資金持續流出的主要原因。對於未來而言,隨着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中美貨幣政策的背離也在逐步收斂,預計2024年北向資金將從持續流出的不穩定狀態逐步趨於穩定。

而從增量資金角度看,胡又文認爲,2024年A股的增量資金可能主要還是來源於居民部門,但結構上相較於過去可能會有明顯的變化,與收入端掛鉤的資產更可能成爲居民入市的主要渠道。尤其是與居民收入端更爲相關的廣義保險領域(保險、社保、養老金等),每年能夠較爲穩定獲得居民部門的增量資金。

基於此點,上述廣義保險機構可能是2024年增量資金的主要邊際來源之一,而上述資金作爲負債端相對穩定的長線投資者,預計將在2024年發揮更爲重要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海外流動性有望邊際改善

“展望2024年,國內環境對A股或更爲友好。”胡又文表示,2023年11月陸續公佈的PMI、通脹數據顯示總需求不足仍是當前國內經濟面臨的重要挑戰,經濟的改善仍需政策支持。去年12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強調“先立後破,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這意味着2024年我國或將在確保經濟短期企穩改善、風險化解的基礎上再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優化。預計2024年國內的宏觀、政策環境對股市或更爲友好。

從海外宏觀環境來看,美國通脹、經濟數據的中期下行趨勢未改,美聯儲本輪加息已至尾聲,海外流動性有望邊際改善。對於A股市場而言,隨着國內地產、地方債風險的化解,國內廣義財政政策空間以及海外流動性等仍是影響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

未來一個季度,胡又文認爲市場整體維持震盪,波動率降低。目前市場對基本面的定價是較爲充分的,這體現在市場整體估值回落至低位的同時,各類風格上的估值差也有所收斂。

建議四個佈局方向

從全年來看,胡又文對股市保持樂觀。胡又文強調,2024年國內或許會通過實物資產價格上升或者金融資產價格波動來實現債務問題的解決,以歷史經驗來看,這時股市是頗具潛力的。而這些變化共同導向的結果是,未來投資者將面臨“實物消耗的增長>以GDP代表的總需求增長>上市公司盈利增長”的環境。

基於上述角度,胡又文認爲2024年有四個佈局方向:第一,實物消耗強於經濟整體增長的背景之下,將帶來最上游資源股的產能價值重估,“週期股跑贏商品”可以期待;第二,部分資產,如電力、水務、燃氣、公路等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這在未來“去金融化”和利潤空間縮小的環境裏是難能可貴的;第三,消費行業的機會或許需要以製造業降本的視角去捕捉,而成長股聚集的製造業則需要應用週期行業的分析框架,建議關注流通環節(例如商貿零售、快遞物流)上的機會以及降本過程中消費類的中上游原材料(例如化纖、造紙、農副產品加工)行業;最後,從產業主題來看,更適應于軍工、藍領勞動力短缺趨勢的機器人應該是可關注的主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