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儿科就诊高峰,家长焦虑、医生高压、孩子难受。目前,虽然北京市已积极加强指导统筹调度,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基层社区医院儿科的接诊体量,但儿科就医的难点和堵点仍然存在。如何切实有效地破解儿科就医难、分诊难?北京商报“两会三人行”栏目邀请了三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

加强基层社区医院儿科建设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入秋以来,北京市内的儿童医院出现了就诊人数暴增的迹象。如首都儿研所出诊医生数量增长86.36%,在线诊疗时间从17时延长至22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门急诊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62%,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72%。北京航空总医院儿科日门诊量较往年同期上升30%—50%等等,全市三甲医院儿童接诊数量在短时间内出现激增态势。

截止到2023年底,市卫健委公布了2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儿科的网点。但安庭认为,基层儿科专业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仍然是造成儿科分级诊疗未能全面落实的重要原因。

安庭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医院的儿科建设,创造一切条件充分保障儿童的就诊需求,通过加强社区医院儿科建设,持续推动三甲医院的儿科就诊人群向基层分流。

在具体建议上,安庭提出可以定期为基层社区医院儿科医生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如举办研讨会、网络课程等,鼓励相关人员参加国内外的医学会议,以此扩大视野,提高专业能力。在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等方面,让基层儿科医务人员有机会享受到与三甲医院同步的深造机会。

“我们还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和引导。通过社区活动、健康教育等方式,增加社区居民对儿科医疗服务的认识,进而激励基层社区医院提高儿科服务质量。”安庭补充道。

市政协委员、儿研所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朱春梅:

提高基层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2023年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北京两家儿童医院人满为患,身为一线医务人员的朱春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也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儿科诊疗能力薄弱的情况依旧存在。

“我调研了朝阳区49家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儿科诊疗的工作情况,原来只有16家开设儿科门诊,经过朝阳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的督导和培训,针对呼吸道疾病开展全员培训,积极与医联体单位对接补充儿科医生资源,目前开设儿科诊所的社区医院增加到34家。”在朱春梅看来,基层儿科诊疗能力虽已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是重要堵点。如果形成一个包括转诊机制、远程医疗、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完善服务体系,基层儿科诊疗能力将大幅提高。

朱春梅谈到,加强基层儿科诊疗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加强基层儿科人才培养和完善基层儿科诊疗设施建设,还要建立基层儿科诊疗服务网络,落实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此外,提高基层儿科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制定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也不容忽视。

市政协委员,首都儿研所主任医师、新生儿外科首席专家马立霜:

儿科诊疗按照“轻中重”分级出招

除了完善基层儿科诊疗能力和加大建立基层儿科诊疗服务网络,同样身为儿科医生的马立霜还将儿科诊疗工作分为了“轻中重”三类。

“与呼吸道疾病这种受季节性影响明显的儿科诊疗不同的是,新生儿外科类的疾病是可以在第三方的场所中提前干预的。”马立霜强调,“新生儿除先天性的疾病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外,还可能有很多意外伤害发生,这些就需要以预防为主。目前很多科普类的视频可以帮助托育机构老师和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及时处理孩子的意外伤害,而不是因为措手不及而涌入医院。”

马立霜表示,面对轻度和中度的儿科类疾病,科普视频和远程诊疗可以极大地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而如果遇到重度疾病的儿科患者,完善的儿科转诊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北京在新生儿外科转运诊疗上已经相当完善,全国的重症新生儿可能在妈妈肚子里时就能得到筛查诊断,第一时间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对接,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