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2023年5月30日,全球首富馬斯克時隔三年再訪華,會面的第一個企業家是曾毓羣。

2023年11月9日,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在德國慕尼黑舉辦,曾毓羣是2023年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獲得者。大會表彰他在推動全球交通電動化和能源革命進程中的卓越貢獻。

56歲的曾毓羣,是窮苦出身,白手起家。“愛拼纔會贏”是閩南人的天性,但曾毓羣“賭性更堅強”。他說,賭,是腦力活。2011年,曾毓羣在家鄉寧德創立寧德時代,專攻鋰電池。2018年,他成爲全球鋰電池之王。直到2023年,寧德時代仍穩坐全球鋰電池頭把交椅。

然而,一場“去寧王化”的行動不期而至,車企要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紛紛將產業鏈延伸至電池端,寧德時代(300750.SZ)的壓力陡增。

主動讓利,寧德時代季度業績增速放緩,市值較巔峯時蒸發了9300億元。

曾毓羣創造了屬於“寧德”的時代,時下的他,是全球最忙碌的企業家之一。產能階段性過剩、“挑戰者”前赴後繼,全球鋰電池之王的頭銜,他還能保持多久?

締造寧德的鋰電池時代

大部分人的人生就像電池,從負極開始,慢慢積累能量,達到巔峯的正極,釋放能量場。曾毓羣的人生也遵循這一路徑。

1968年3月出生於福建寧德的一個貧困家庭,曾毓羣從小就立志走出窮山溝。1985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船舶系,1989年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國企。3個月後,他辭職跳槽至東莞新科磁力發電廠。

1999年,是曾毓羣人生重要轉折點。應中國香港新科的聯合創始人梁少康邀請,陳棠華、張毓捷、曾毓羣成立了ATL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香港,實際生產在東莞白馬,專做電池業務。

沒有技術、人才,當時市場上最先進的技術是聚合物鋰電池,四人一咬牙,拿出100萬美元,向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購買專利。但大價錢買來的技術有重大缺陷,做出來的電池,充放電幾次後就鼓包,貝爾實驗室也沒辦法解決。

重壓之下,曾毓羣、陳棠華、張毓捷三人試着“自己解決”。3個門外漢,不斷做實驗,試過數十種材料,幾個星期後,鼓包問題出人意料地解決了。

經此一戰,ATL名聲大噪。ATL又成功爲iPod開發出異形聚合物鋰電池,並拿到蘋果1800萬臺iPod供應電池的訂單。隨着智能手機的興起和普及,ATL先後成爲vivo、華爲、三星手機的電池供應商,成爲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電池供應商。

2005年,投資人撤資,東京電氣化學公司出資1億美元收購了ATL,曾毓羣等人失去了ATL的控制權。

2008年,曾毓羣、張毓捷等認爲,消費電池市場雖然不錯,但動力電池市場的前景可能更爲廣闊。2011年,在福建寧德,曾毓羣等人創辦寧德時代,日資背景的ATL持股比僅爲15%。

寧德時代的首單,是寶馬。寶馬與韓國三星、德國世博合作過,但並不滿意。曾毓羣投入全部精力,專攻寶馬項目,最終開發出了寶馬滿意的電池。寶馬供應商,成了寧德時代初期亮麗名片,讓其聲名鵲起。

曾毓羣走的是三元正極路線,三元鋰電池的特點是,安全性差、成本高,但高能量密度、低自放電率、長循環壽命、高功率輸出、耐寒。當時,比亞迪走的磷酸鐵鋰路線。

曾毓羣賭對了。2017年,政策鼓勵能量密度更高、續航時間更長的車型,寧德時代因此迅速崛起。2018年,寧德時代超過鬆下和比亞迪,一躍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電池供應商。也是在2018年,寧德時代登陸A股市場。

近幾年,隨着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寧德時代一時成了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商“跪求”的對象。

聰明的豪賭,曾毓羣締造了他的寧德,以及他的鋰電池時代。

綁定產業鏈的高歌猛進

新能源汽車浪潮撲面而來,曾毓羣勇立潮頭,奔湧向前。

面對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機遇,擴產成了寧德時代的主題。

曾毓羣採取了雙向擴產策略。一方面,寧德時代大規模投資擴產,另一方面,綁定產業下游一起擴產。

2021年是寧德時代擴產動作最猛的一年,官宣投資額超過千億元。

當年9月,寧德時代宣佈在“亞洲鋰都”江西宜春投資135億元,擴建鋰電池產能60Gwh。11月,公司調整定增方案,擬募資金額從582億元降至450億元,調整後的募投項目總投資爲636.63億元,這些項目主要是擴產及技術研發與應用。

有券商研報預測,2025年,寧德時代鋰電池產能或將達到1000Gwh。

寧德時代還頻頻進行產業鏈投資。2021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產業鏈上下游對外投資總額爲98.15億元。

寧德時代的股權投資,主要是針對鋰電設備及材料、儲能應用、車用半導體及相關領域。如2021年10月12日,公司宣佈在湖北宜昌投資不超過320億元,建設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就是針對鋰電池材料。

除了上游碳酸鋰等鋰電材料外,曾毓羣還與新能源汽車廠商綁定。公開信息顯示,寧德時代與蔚來、阿維塔、長安汽車、理想、極氪、北汽極狐等都有合作。

在海外,備受關注的是與福特汽車合作,福特投資35億美元,寧德時代輸出技術及服務。

行業分析人士稱,曾毓羣與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合作,期限多爲5年左右,由廠商出錢,“買下”生產線。這樣的操作,曾毓羣能夠最大限度與車企進行綁定,同時,將擴產的風險轉移給車企。

與車企深度捆綁,寧德時代的經營業績也是一路高奏凱歌。2020年至2022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503.19億元、1303.56億元、3285.94億元,同比增長9.90%、159.06%、152.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爲55.83億元、159.31億元、307.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43%、185.34%、92.89%。

不過,在全球鋰電池領域,不只是寧德時代在擴產,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都在擴產。

產能過剩的風險在醞釀。

“去寧王化”下的雙重挑戰

“時代寵兒”曾毓羣的壓力在慢慢加大。

二級市場上,寧德時代的股價跌幅較大。2019年7月初至2021年12月3日,前復權後,公司股價從每股37元左右漲至最高382.68元/股,漲幅高達10倍。但是,2021年12月4日以來,其股價不斷下跌,今年1月9日,盤中下探至145.75元/股,1月19日,收盤價爲154.90元/股,較2021年高點下跌了59.52%。

市值方面,巔峯時,寧德時代市值一度超過1.6萬億元,成爲創業板“一哥”,大有超越貴州茅臺之勢,“寧王”的威名遠播。如今,其市值只有6814億元,兩年時間,市值蒸發了9316億元。

機構方面,曾經豪執百億參與寧德時代定增的高瓴資本,頻頻減持,已經於2023年二季度開始從寧德時代股東榜上消失。

經營業績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2946.77億元、311.45億元,均創了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0.10%、77.05%。但是,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1054.31億元、104.28億元,同比增速爲8.28%、10.6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的同比增速僅爲4.91%。

季度營收、扣非淨利潤增速均爲個位數,寧德時代業績大失速。

寧德時代稱,公司三季度在動力電池端對車企客戶採取返利措施,導致業績增速放緩。這,似乎是寧德時代主動讓利。

當然,寧德時代仍然是全球鋰電池之王。

根據SNE Research數據,2021年寧德時代全球份額爲32.6%,位列第一。LG和松下分別有20.3%和12.2%的份額,比亞迪有8.8%的份額。2023年1—9月,寧德時代全球份額提升至36.8%穩居全球第一,比亞迪排名第二份額15.8%,大幅提升,第三名LG份額14.3%,松下的份額降至7%。

國內市場,2023年,寧德時代、比亞迪的市場份額分別爲43.11%、27.21%,2021年,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爲52%,比亞迪爲16%。時過兩年,寧德時代國內市場份額下降8.89個百分點,比亞迪則上升了11.21個百分點。

曾經,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吐槽稱“給寧德時代打工”,引出“天下苦寧王久矣”熱議。由此延伸的是,寧德時代面臨的競爭加劇。

新能源汽車廠商紛紛自研電池。

2023年12月14日,極氪宣佈旗下全球首款800V磷酸鐵鋰超快充“金磚電池”量產。據稱,該電池是目前全球體積利用率最高的動力電池,也是全球量產充電速度最快的 800V電池,可以實現“充電15分鐘,續航500公里”。

此前2天,廣汽埃安旗下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同時發佈彈匣電池2.0 新突破——P58微晶超能電池。

據不完全統計,比亞迪、長城、特斯拉、寶馬、豐田、東風、吉利、廣汽等,均紛紛自研電池。

大膽設想,如果車企自研電池成功,曾毓羣將電池賣給誰?

行業大擴產、車企自研電池,產能階段性過剩,曾毓羣正面臨雙重挑戰,全球“鋰電池之王”的鐵王座,寧德時代還能坐多久?

不再“傲氣”,寧德時代“大小客戶一起抓”,曾毓羣馬不停蹄,出席賽力斯、東風汽車、江淮汽車合作簽約儀式。

2年合計投入超300億元研發,發力科技與創新,加速出海,曾毓羣能否贏得挑戰,備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