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的书与赋

文/罗安会

一个冬日,我到重庆古玩城看望在这里坚守岗位的翰墨斋主——朱墨。朱墨为人低调,中等个子,蓬松卷发,浓眉大眼,国字脸上常带微笑,说起话来不紧不慢。

我和朱墨先生相识,源于他的书法。10多年前,我在江津开办了一家书画展厅,邀请了十多位书画家到画廊开笔会,经书法家毛锡雄介绍认识了朱墨先生。当时,他在画廊一个不起眼的画桌,展开一张8尺宣纸,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幅大气磅礴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一气呵成。他提笔有神,运笔流畅,笔道自然,形与神统一,彰显出书法家内在精、气、神的融会贯通。

朱墨自幼喜好诗词、古文,书法。小时候,他随母亲到河边洗衣服,就在江边用木棍、竹竿在沙滩练字。朱墨说:“沙滩练字,既练了字,又练了力气。”上小学时,除了临摹字帖,他把抄写课文当作练习写字。他还抄写了三遍新华字典,对字典烂熟于心,对书法笔法也有了新的认识。

朱墨1970年下乡当知青,他很快被大队、公社安排办板报,书写标语,写春联,刻钢板。晚上,他在煤油灯下读抄唐诗、宋词和古文。当时的社员、知青十分不解,写字能当饭吃?

回城后,他有写字特长,先在重庆百货大楼当宣传干事,后在沙坪公园当美工,都与笔墨打交道。

写好字必勤练功。清晨六点钟,他提水桶跑到公园、公路上,手执一米多长的大笔,蘸水在地上书写。顿挫分明的书写节奏,让路人伸长脖子围观,赞叹不已。

20世纪80年代初,他乘船顺江而下,登门拜访了胡问遂、林散之、陈大羽等当代书法大师。看他们写,请他们评,向他们学,这就是他的研习之道。此外,他对传统书法,以碑、帖为根基,将行、隶、篆、草、楷及唐代书风触类旁通,提高书法技艺和理论水平。

在山城,已小有名气的朱墨,先后在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沙区艺校教书法。他自编教材600多页,八年的教学生涯,桃李芬芳。朱墨感慨道:“这期间教与学相得益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了我对书法艺术的更深理解。”这位只读过初中的朱墨,能在高校授课,不得不称他为奇才!

朱墨不仅精于书法,还创作了不少诗赋作品,成为重庆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他的书法作品有金石味,书卷气息浓厚。朱墨先生60余年的历练,出版有《朱墨书法作品选》。代表作有古镇磁器口的匾额楹联、“磁器口赋”“南山一棵树”观景台题名,“川外赋”巨型石刻书法,平顶山摩崖石刻等。重庆城的不少风景名胜地,都可以看到他的墨迹。

重庆直辖后,朱墨花两年时间,完成了三万余字的《巴渝赋》,成为重庆迄今为止最长的赋。重庆电台全文广播,被图书馆收藏,著名诗人、书法家戴危叨称其为当代奇文。

(作者系江津区作协副主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涌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