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方面15日宣佈,成功擊落一架俄空天軍A-50U預警機,擊傷一架伊爾-22M空中指揮機。從一張公佈的迫降後垂尾受損的飛機照片來看,確實有一架軍機受損返回地面機場,有消息稱,這架伊爾-22M則緊急降落在亞速海俄羅斯一側的阿納帕圖-22M,垂尾密佈着彈孔。

現在俄羅斯官方的回應只有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的說法。佩斯科夫回應說,克里姆林宮沒有關於俄羅斯飛機被擊落的信息。俄羅斯國防部至今沒有進行回應。但俄羅斯榮譽軍事飛行員弗拉基米爾·波波夫少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稱A-50通常在遠離前線的安全空域飛行,與前線有100-150千米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擊落它是相當困難的。

如果A-50U預警機被擊落的消息屬實,無論是被烏克蘭軍隊擊落,還是遭到己方防空導彈誤擊,對俄軍來說都是重大損失。

A-50預警機是俄羅斯空天軍的核心特種飛機,在俄烏衝突中大量使用,多次指揮俄戰機遠程攔截烏軍戰機

烏克蘭版本:當時發生了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現在披露的一些有一定可信度的信息,瞭解當天發生了什麼。

最先透露這個消息是西方媒體,烏克蘭最高拉達國家安全、國防和情報委員會副主席尤里·邁西亞金在社交平臺上表示:“14日晚上9時左右,烏克蘭軍隊向A-50預警機和伊爾-22空中指揮機開火,當時這兩架飛機在亞速海上空。”他還補充說,A-50隨即被擊落,而伊爾-22試圖降落到最近的機場,但在刻赤地區下降後從雷達上消失了。他隨後更新說,第二架飛機是伊爾-22M通信中繼機。

之後烏克蘭媒體公佈了更多細節。1月14日21時10分至21時15分左右,一架俄軍A-50預警機進入基裏利夫卡附近的巡邏區後被擊落,“它從雷達上消失,並停止響應戰術航空請求”。一架俄軍蘇-30戰鬥機的飛行員發現“一架不明飛行器起火併下降”。另一架伊爾-22M空中指揮機當時正在斯特里爾科韋地區巡邏,在21時00分左右在亞速海沿岸被擊中。該機與地面機場調度員的通話記錄顯示,該機打算在俄羅斯阿納帕機場緊急降落,請求撤離並呼叫救護車和消防人員。

後來,烏克蘭國防情報局局長凱里洛·布達諾夫中將表示,烏克蘭擊落了A-50並擊傷了伊爾-22M。烏克蘭國防部也通過社交媒體表示,對俄羅斯A-50和伊爾-22M被毀事件負責,但沒有提供詳細信息。之後網絡上出現了一張飛機垂尾受損的照片,據稱這張照片是在阿納帕機場拍攝的,從垂尾形狀和標識來看,這架飛機屬於俄空天軍的伊爾-22系列,垂尾上密佈彈孔,很有可能是導彈的破片戰鬥部爆炸造成的。而A-50U預警機沒有相關能夠證明被擊落的信息,比如雷達監測數據、墜落後殘骸的衛星圖像等,“擊落”一說只有烏克蘭方面的一家之言。

俄媒公佈的伊爾-22M垂尾受損照片,密佈彈孔,複合被導彈破片戰鬥部殺傷的特徵

預警機會被擊落嗎?

1944年,世界上第一架預警機TBM-3W誕生,當時爲了對付日本瘋狂的“神風特攻隊”,美國開始對一架TBM-3“復仇者”魚雷轟炸機進行改裝,在其機腹下方搭載1部美國通用公司生產的AN/APS-20雷達,空中預警機就此誕生。從1944年至今,預警機已經發展了80年的時間,從最初的只具備預警功能到如今具備指揮管制、電子戰和通信導航等功能,已經成爲大國空軍的核心裝備,是空戰的“大腦”和指揮中樞,被稱爲“空中指揮所”,地位舉足輕重。

A-50預警機是蘇聯時期爲替代圖-126“苔蘚”預警機研製的一款新型預警機,使用了伊爾-76運輸機作爲平臺,集成了名爲“熊蜂”的雷達以及指揮控制系統。從1984年裝備部隊到蘇聯解體,共生產了30架。蘇聯解體後,受經費的制約,A-50預警機遇到兩件“心煩”的事:一是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行升級,正可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該機在探測距離、識別能力以及電子戰能力等方面逐漸落後於同級別對手,比如美國的E-3“望樓”、印度的A-50EI等,二是家族規模不斷減小,一些缺乏維護的A-50預警機在露天任憑歲月的風吹雨打,現在可堪使用的數量只有12架左右。

到了2008年,當時的俄羅斯空軍再也無法忍受A-50預警機,但腰包不鼓的現實又無法研製新一代預警機,權宜之計是對A-50預警機進行升級改進。旨在增強對低空、低速和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對於A-50預警機來說,與同級別對手相比,平臺差距並不大,差距最大的地方是雷達和自動化程度。因此,A-50U預警機升級重點是換裝雷達、通信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等電子設備,雷達方面換裝“熊蜂”-M雷達,採用了先進的元件和技術替換原有的部件,此外還採用先進計算機系統,座艙換裝大屏幕液晶顯示屏,進一步提升了自動化指令傳輸和數據通信能力。

首架升級的A-50U預警機在2011年首飛並交付部隊,由於採用升級版雷達,預警機最大探測距離超過400千米(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同時跟蹤的目標數量增加到300個,對隱身戰機、巡航導彈等隱蔽性更好的目標探測能力也大幅提升。據稱,該機可開展不間斷空中偵察6小時,有效作戰範圍達到7500千米。此外,A-50U還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可進一步提升空中作戰巡航時間。根據新聞報道,2023年9月,第八架升級到A-50U水平的預警機交付空天軍。除了升級A-50預警機,俄羅斯也在研製更先進的A-100“首相”預警機,該機終於配備了達到主流技術水平的相控陣雷達,預警和指揮能力進一步提升。A-100在2017年 首飛,計劃在今年交付部隊。

經過升級,A-50U預警機的性能有較大提升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既然預警機是航空兵的“空中指揮員”,那也會成爲對方最想攻擊的目標之一,打掉敵人的眼睛,敵人的空中作戰體系就難以發揮應用的作用。但預警機是“寶貝疙瘩”,也不是想擊落就能擊落,一方面預警機憑藉雷達較遠的探測距離,不需要衝在一線就能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也會對這種“寶貝疙瘩”進行嚴密的防護,並且預警機一直在空中飛行,不是固定目標,不容易對付。

打預警機首先要發現預警機,由於預警機經常躲在後方空中飛行,如果不準確發現並且跟蹤預警機,打預警機就無從談起,由於預警機執行任務過程中會持續發出雷達電磁波等電子信號,並且飛行路線比較有規律且飛行高度高(通常採用8字形或0字形飛行路線,飛行高度通常在1萬米左右),可利用無源探測雷達、遠程雷達等搜索預警機,摸清大致活動規律。

在摸清大概規律後,就需要合適的武器進行打擊,以往大多數防空導彈射程在150千米以內,遠程空空導彈射程一般不超過200千米,很難打到躲在後方的且有受到嚴密保護的。但現在一些遠程防空導彈射程有了大幅提升,比如美國的“標準”-6防空導彈射程超過360千米,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所使用的40N6導彈更是達到400千米,如果靠前部署,是可以打擊預警機的。新一代的遠程空空性能也是今非昔比,射程普遍超過250千米,並且採用複合制導,性能大幅提升,比如美國在研的AIM-260最大射程超過260千米,某國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據分析超過300千米,如果再結合隱身戰鬥機,完全可以用於獵殺預警機。所以,當下,空中預警機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多,戰術運用得當的話,將預警機“斬於馬下”並非天方夜譚的事情。

精心策劃的設伏行動?

據《環球時報》援引BBC消息稱,俄羅斯官員表示他們“沒有關於此次襲擊的信息”。而目前在“電報”平臺上,親俄賬號對A-50預警機被擊毀一事雖仍有分歧,但已經有部分賬號在發帖“哀悼這一悲劇”。

目前還無法確認A-50預警機是否真的被擊落,但公開的通信記錄以及受損飛機照片顯示伊爾-22M遭到了攻擊可能性非常高。現在關於此次俄軍機“被擊落擊傷”原因的猜測主要有兩種:一是遭到烏軍導彈的攻擊;二是被俄軍己方防空導彈擊中。

烏軍導彈攻擊也有好幾個版本,傳播最廣的版本是在1月13日,烏空軍蘇-24戰鬥轟炸機使用“風暴陰影”巡航導彈遠程打擊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多部雷達,壓縮了俄軍的地面雷達覆蓋範圍尤其是北部方向,爲了填補預警真空, 俄軍派出一架A-50U 預警機和一架伊爾-22M指揮機向北推進。衛星圖像和雷達數據顯示,這架A-50U的飛行路線的最北端位於別爾江斯克上空,距離前線僅120千米左右,進入了烏空軍沿南部戰線部署的“愛國者”和S-300防空系統的射程之內。

1969年朝鮮曾擊落美國的EC-121預警機,這是第一架被擊落預警機,但不是發生在交戰環境。如果A-50U預警機真的被烏克蘭發射的導彈擊落,那烏軍創造了歷史,首開在實戰中擊落對方預警機

根據這一版本的合理推斷,烏空軍使用S-300的雷達對俄軍的兩架飛機進行了跟蹤,並將目標數據同步給“愛國者”防空系統。在目標進入射擊距離後,“愛國者”防空系統啓動,在數秒內完成目標鎖定和導彈發射。一分鐘後,導彈擊中了A-50U和伊爾-22M。烏防空部隊回撤了S-300和“愛國者”並轉移位置,以防遭到俄軍的報復打擊。西方多國向烏克蘭提供的“愛國者”-2系列導彈最大射程超過150千米,S-300導彈最大射程也超過120千米,如果在前線設伏,理論上能夠打擊前出部署的A-50U預警機和伊爾-22M指揮機。

另一個版本是被烏克蘭空軍戰機使用中距空空導彈擊落,烏空軍司令部人士暗示,俄軍預警機並不是“愛國者”防空導彈擊落的,而是烏克蘭飛行員駕機前出,使用空對空導彈發動了一次偷襲,然後返回了烏克蘭控制的領空。烏空軍目前裝備少量的戰鬥機有蘇-27和米格-29,後期在西方國家的幫助下集成了西式精確制導彈藥,比如JDAM衛星制導炸彈、AGM-88反輻射導彈,後期還有可能集成了AIM-120中距空空導彈。如果在地面雷達的支持下,低空突防,降低被俄軍遠程防空導彈的攔截,然後偷襲俄軍飛機也是有可能的。

俄軍自己誤擊的說法主要是這是烏軍的一次複雜的聯合行動,包括襲擊俄軍地面雷達迫使俄軍預警機和指揮機靠前部署,然後利用援助了一批電子戰裝備,包括ADM-160空射誘餌,製造大量虛假目標,製造出烏軍大批自殺式無人機和導彈攻擊克里米亞的場景,地面防空部隊在混亂中向俄軍預警機和指揮機開火,造成誤擊。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發生的,在高度緊張的防空作戰中,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造成誤擊也是有可能的,在此次俄烏衝突中曾出現誤擊蘇-35的情況,伊拉克戰爭中也出現了美國防空導彈誤擊英國飛機,以及F-16戰機誤擊地面防空導彈的情況。

不管此次俄軍預警機是否真的被擊落,預警機戰場生存能力也因爲該事件的發酵受到更多的關注,在技術和戰術運用上如何提高其生存能力也會成爲重要課題之一,值得密切跟蹤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