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廖丹    

近日,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題媒體通氣會上,2023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其中,“杜蘇芮”北上發威,引發京津冀罕見暴雨洪澇;12月強寒潮創多地低溫與積雪新紀錄;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再創歷史新高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爲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通氣會上提問: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中包括一條“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再創歷史新高”,還有一條是“12月強寒潮創多地低溫與積雪新紀錄”,請問爲何在“最暖年”還會出現類似2023年12月份的全國大範圍強寒潮和低溫雨雪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對此表示,北極的海冰快速融化,使得大氣不穩定度加劇,高緯度強冷空氣容易向南侵襲,寒流暴風雪、寒潮強冷空氣時有發生。極端天氣是一種新的常態。

去年12月全國氣溫 呈現過山車式極端變化

2023年,我國暖幹氣候特徵明顯,極端天氣頻發強發,創造了諸多破紀錄事件。對中國和全球來說,2023年都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

周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全球變暖下,極端暖的事件增多,大衆都容易理解,極端冷的事件減少,也容易理解。但是,極端冷事件的強度並沒有減弱,這也是科學的事實。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結果顯示: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10.7攝氏度(°C),較常年(9.9°C)偏高0.8°C,爲1961年以來最高,打破2021年10.5°C的紀錄。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0.5~1°C,京津冀、內蒙古等13個省(區、市)氣溫均爲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全國共12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可以看到,極端高溫天氣依然是中國氣候的主旋律。

周兵介紹,由於北極海冰的快速融化,冬季北極地區上空大氣吸收熱量,北極變暖放大現象凸顯,使得大氣不穩定度加劇,大氣呈現南北向環流特徵,冷氣團一旦偏離極區位置,使得高緯度強冷空氣容易向南侵襲,寒流暴風雪、寒潮強冷空氣時有發生,冬季出現所謂的“暖北極冷歐亞”現象。

周兵進一步指出,全球變暖使得極端暖事件增加,極端冷事件減少,但極端冷事件強度並未減弱。因此,防範寒潮對我國造成的複合型災害的思想和措施不能放鬆。當配合適當的水汽條件,在寒潮強冷空氣向南侵襲的時候,不同地域就會出現不同的低溫冰凍雨雪大風天氣。

2023年12月,全國氣溫呈現歷史同期最暖(2~13日)—歷史同期第4極端寒冷(14~25日)—歷史同期最暖(26~31日)的過山車式極端變化特徵。

預計2024年後冬 階段性冷空氣活躍

厄爾尼諾攪動全球氣候,放大極端天氣;太陽風暴頻發,北半球多地現強烈極光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接下來會對我國氣候產生哪些影響?

對此,周兵介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自2023年5月開始的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目前正處於峯值期,預計本次事件將持續到2024年春季。統計資料顯示,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年的冬季,我國東部易出現北少南多的降水分佈,北方地區較易出現暖冬;厄爾尼諾發生次年夏季,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易出現洪澇,東北地區易出現低溫。而厄爾尼諾發生次年春季,其氣候影響不及冬季和夏季明顯。

周兵稱,綜合考慮厄爾尼諾和氣候系統其他因素的影響,預計2024年後冬,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但階段性冷空氣活躍,南方地區降水偏多;春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全國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多。春季楊柳飄絮和花粉過敏開始時間較常年同期偏早;京津冀及周邊等地可能出現一些低能見度天氣,對公路交通運輸安全帶來一定風險隱患。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厄爾尼諾對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和強度有進一步放大作用,並繼續加劇全球變暖趨勢。而氣候越來越暖,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會越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