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趙雲    

1月22日(週一),A股三大指數延續探底走勢,齊創階段新低,滬指失守2800點。截至收盤,滬指跌2.68%,深成指跌3.50%,創業板指跌2.83%。行業板塊罕見全線下跌,上漲股票不到150只,全市場近5200只個股下跌。從盤面來看,酒店、短劇遊戲、傳媒、拼多多概念等板塊跌幅居前。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10.47億元,終結連續6個交易日淨賣出態勢,其中滬股通淨買入7.39億元,深股通淨買入3.09億元。

除了多個“A股”話題衝上熱搜,市場熱議的還有“雪球敲入”。一則“江疏影”相關傳言與雪球產品有關;中證1000期指多個遠期合約則在盤中觸及跌停。

市場上有一種說法,認爲當前行情或許和量化私募圈的股指期貨“新玩法”有關,即利用多IH(上證50)空IM(中證1000)對沖;由於護盤資金都是買滬深300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那就多IF(滬深300),同時放IM、IC空單來做對沖;而目前雪球產品以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爲主,導致不斷敲入。

真相到底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詢問了一些量化私募人士。

“多IH空IM策略”是啥?

1月22日,中證1000指數跌超5%,中證1000期指多個遠期合約盤中觸及跌停,有私募人士在朋友圈表示:“今天可能有過千億元雪球產品被‘敲入’,可以理解爲多頭期權被平倉了。”

成都創客投資董事長丁成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期權比較複雜,(此前)大量雪球產品當成固收在賣。(實際上)雪球產品都是假定在一個指數波動期間賺期權費,場外大量個人及大戶機構用期權槓桿分階段建倉A股,具備SAC資格的券商就要大量購入名義本金現貨股票然後做空股指對沖,期權買方購買的是時間價值,時間未到券商必須對沖。否則一旦反拉,券商賠得很慘。”

厚石天成投資創始人侯延軍告訴記者,最近這一年比較明顯的是上證50強於中證1000。尤其近期比較明牌的是,“神祕資金”入場上證50和滬深300ETF曲線救市,而資金持續從中證500和中證1000中流出。在這種特殊階段,做多上證50和滬深300,做空1000和500就成了較穩定的套利策略。

“當然這只是階段性的短線操作策略。中長期看,各大指數是同漲同跌的。”侯延軍說。

上述策略也被傳爲量化私募圈“多IH空IM對沖”策略。有市場人士解釋稱:“因爲護盤資金都是買300ETF,(量化基金)就多IF,同時放IM、IC空單來做對沖。”這樣的後果就是,拋壓大多在中證500、中證1000這邊。“所以盤面上,每天護盤資金一拉,中證500、中證1000就很容易往下掉,因爲大家都開這兩個品種的空單。”

量化私募人士稱不背鍋

對於上述投資策略,部分投資者認爲背後“砸盤主力”是量化私募機構。

上海某百億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肯定不是真的,理由有三:首先是樣本數據少,這波資金救市也就十幾天,樣本數據不足,找不到規律和特徵,無法建模;其次救市肯定不是常態,這策略做出來也沒有用,後面用不到;第三是這波資金的思路是託市,但是不會拉昇。”

不過,該人士也表示:“這麼操作(短期)確實能賺,但是需要非常好的操盤水平。”

杭州某量化私募機構人士也告訴記者:“個人覺得只有資金量比較小的,想賺快錢的,會手動去這樣操作。”

多位上海量化私募機構人士紛紛表示:“操盤角度,都是可行的,不過不能說是量化,對沖不等於量化。”“遊資大戶真的可能,但大機構不可能這麼隨意。”“這麼做會被交易所問詢的,所以小機構也大概率弄不了。”總之,“這個鍋,量化不背”。

排排網財富合夥人項目負責人孫恩祥告訴記者,市場瞬息萬變,任何時候策略都有可能短期或者長期失效,要通過長期監測和評估才能保證產品按照模型預期平穩運行。

據Wind(萬得)統計,截至1月20日,已披露2023年四季報的6407只基金,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由2023年三季度末的78.8%降至四季度末的77.65%。其中,開放式基金的平均倉位由79.17%略降0.32個百分點至78.85%;混合型開放式基金整體倉位環比下降1.78個百分點,股票型基金倉位逆市上漲,由89.57%增至90.4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