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華爲Mate60Pro橫空出世,捷榮技術(002855.SZ)的股價因此“熊變牛”,大漲逾4倍,備受市場關注。如今,公司再度吸引市場目光。

1月18日晚間,捷榮技術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在陝西鎮巴縣投資30億元,建設分佈式風電項目。

截至2023年9月末,捷榮技術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只有1.82億元,即便不考慮還債,這點資金也遠遠不足以支持上述項目建設。而在此前,公司還宣佈與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建新能源”)合作開發建設6GW新能源發電項目,也需要投資。

上述大動作,是捷榮技術產業跨界。捷榮技術傳統業務爲精密結構件的設計與製造,曾是華爲等手機廠家供應商。

近年來,受全球手機等消費電子銷售下滑影響,捷榮技術經營業績慘淡。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續虧損。

市場上盛傳的最新消息是,因爲訂單不飽滿,捷榮技術部分員工“被放長假”。

1月19日,針對上述系列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向捷榮技術發去了採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激進跨界鉅額資金從哪來

大動作不斷,捷榮技術向新能源產業領域激進轉型。

根據最新公告,近日,捷榮技術子公司深圳市捷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榮能源”)與鎮巴縣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簽訂《綠色能源項目框架合作協議》。雙方本着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的願望,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爲原則,鎮巴縣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同意捷榮能源在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境內投資分佈式風電項目,建設規模擬定爲300兆瓦、總投資約30億元。

同時,捷榮能源分期在鎮巴縣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指定鎮辦開發風電項目,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建設。

公告稱,本次達成框架合作協議是雙方各自的優勢和發展需要,滿足公司的業務發展需要,有利於推動公司新能源業務的發展。

投資30億元,資金如何安排?捷榮技術在公告中沒有提及,市場對此高度關注。

截至2023年9月末,捷榮技術的資產總額爲23.10億元,淨資產爲9.72億元。期末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只有1.82億元,對應的長短期債務爲4.16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爲2.16億元。這些數據顯示,現有貨幣資金不能覆蓋短期債務,公司存在短期償債壓力。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財務費用爲412.63萬元,上年同期爲-1983.29萬元。

拋開償還債務、維持正常經營所需資金,即便將1.82億元貨幣資金全部投向上述30億建設項目,也遠遠不夠。

除了上述30億元投資外,2023年12月9日,捷榮技術披露,公司與中電建新能源簽訂《新能源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十四五”期間,雙方在廣東省合作開發建設6GW新能源發電項目。這也將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那麼,巨大的資金缺口從哪裏來?可能要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股權融資了。但是,從公司目前的資產規模、經營狀況來看,如果沒有大股東的大力支持,股權融資可能也不會理想。

捷榮技術的控股股東爲捷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爲趙曉羣,其直接間接持有公司59.90%股權。

2023年12月26日,公司公告,控股股東捷榮集團擬向四川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川發產業互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轉讓所持公司5%股權,套現7.57億元。

這一交易已經完成,趙曉羣能給上市公司多大支持?捷榮技術的財務風險不容忽視。

經營萎縮員工三年減少2563人

大力跨界新能源的背後,是捷榮技術傳統產業承受着巨大的經營壓力。

捷榮技術所處的行業是3C精密模具、精密結構件高端製造業,該行業主要產品爲精密模具、精密結構件,是主要用於智能手機、智能手錶、TWS耳機、VR/AR、平板/PC、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產品的高端硬件。

根據招股書,捷榮技術確屬華爲的供應商。2016年,捷榮技術前兩大客戶分別是華爲終端(東莞)有限公司、華爲終端有限公司,收入分別是3.83億元、3.42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20.89%、18.64%。2022年,捷榮技術向第一大客戶銷售的收入爲6.14億元,佔銷售收入的比重爲22.79%。

近幾年,捷榮技術經營業績較爲糟糕。2021年、2022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30.92億元、26.98億元,同比變動9.52%、-12.74%,對應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爲-2.45億元、-1.26億元,連續虧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爲13.79億元,同比下降34.11%,淨利潤爲-0.54億元,繼續虧損。

捷榮技術解釋稱,受行業週期、國際地緣環境、產業鏈供應鏈等多因素影響,全球消費電子整體需求疲軟,以智能手機爲主的終端產品出貨量仍同比負增長,終端消費需求尚未恢復,疊加上游成本上漲等多重壓力下,行業競爭加劇,公司經營承受較大壓力。

近幾年,捷榮技術進行了人員結構調整。2019年底至2022年底,公司員工數量分別爲7636人、7121人、5836人、5073人,2022年底較2019年底減少了2563人。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支付給職工以及爲職工支付的現金爲3.9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0.73億元,減少幅度爲15.57%。

近期,捷榮技術被曝“員工被強制放假”引發高度關注。消息稱,由於人力調整,針對全體員工實施分批輪流放假,放假時間爲2024年1月到2024年7月,放假期間,第1個月按正常工作時間支付工資(含績效及相關補貼),第2個月起按當地區最低底薪標準的80%支付生活費至假期結束。

針對“放長假”相關問題,截至目前,捷榮技術並未通過公告等正式途徑進行披露。

2023年2月,因訂單驟減,捷榮技術對部分員工實施了放假(爲期三個月)。當時,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整體而言,第一季度屬於淡季,訂單整體量有所下降。

業務量下降,經營虧損,大步向新能源領域轉型,但資金缺口大,捷榮技術能順利渡劫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