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正式更名前,這家AMC公司向市場傳遞業績“扭虧爲盈”的消息。1月22日,中國華融發佈盈利預告稱,經初步測算,該公司2023年度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2022年同期淨虧損爲275.81億元。

這是中國華融正式更名前釋放的積極信號。近期,中國華融更名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融資產”)獲批,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更名獲批後,還需完成工商變更登記,中國華融將於近期正式完成更名。

在分析人士看來,中國華融正式更名前取得“扭虧爲盈”的業績是很好的新老銜接過程,這將爲中信金融資產未來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釋放“扭虧爲盈”信號

繼2022年度的再度虧損後,中國華融終於在2023年業績預告中發出盈利信號。1月22日,中國華融發佈盈利預告稱,經初步測算,該公司2023年度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2022年同期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虧損則爲275.81億元。

對於2023年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爲盈的原因,中國華融表示,一方面,該公司深化業務協同,積極拓展市場,加強資產管理,疊加資本市場變化趨勢較上年度有所改善,權益類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增加,對公司全年盈利有積極貢獻;另一方面,該公司把握特殊機遇成功實施重大投資,改善資產結構,優化資產配置;此外,受經濟環境和行業整體影響,爲進一步夯實資產,中國華融確認了資產減值損失和未實現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400億元,抵減了該公司本期利潤,進一步奠定了未來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作爲四大AMC之一的中國華融成立於1999年11月,起初是爲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而設立,2009年後,開始朝着商業化轉型,並開啓了金融版圖的擴張,業務版圖涉及銀行、證券、租賃、信託、期貨、消費金融等多領域。但隨着快速擴張、內部貪腐造成的風險浮出水面,中國華融千億虧損“面紗”揭開,2020年歸母淨利潤虧損達1029.03億元。通過加大資產盤活和現金回收,在2021年中國華融實現“扭虧爲盈”,歸屬於股東淨利潤達3.79億元。可好景不長,直至2022年中國華融再度交出虧損“答卷”。

對於中國華融2023年再度釋放業績“扭虧爲盈”信號,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中國華融正式更名前取得“扭虧爲盈”的業績是很好的新老銜接過程,對於中信金融資產來說是個很好的開局,爲未來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即將正式更名再出發

業績“扭虧爲盈”是中國華融正式更名前釋放的積極信號。2023年11月,中國華融宣佈,根據整體戰略規劃及定位,爲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該公司擬變更公司名稱爲中信金融資產。

2024年1月,中國華融更名中信金融資產獲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同意。根據批覆,該公司33家分支機構中文名稱相應變更。

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更名獲批後,還需完成工商變更登記,預計將於近期正式完成更名,屆時,中國華融將正式更名爲中信金融資產。

“華融正式更名,是對前期一系列積極化險所取得成果的最好註腳。”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更名後將改善公司整體形象,有效提升投資者信心。中信集團入駐後,爲支持公司主業的轉型發展,先後出售原華融旗下消金、證券、銀行、信託等一系列牌照,把公司戰略發展聚焦到不良資產主業上來,有望依託中信集團作爲中央金融控股集團的優勢,加強與中信集團轄下的各子公司的業務對接和拓展。

中信集團的入駐被視爲中國華融歷經低谷重新起航的標誌。2021年,中國華融通過引戰增資引入中信集團等多家戰略投資者。次年3月,中信集團正式入駐中國華融併成爲後者的第一大股東,隨後,中國華融管理層接連迎來中信系高管入駐。中信集團副總經理劉正均接替王佔峯擔任中國華融董事長,中信信託原總經理李子民接棒梁強擔任中國華融總裁。而中國華融現任副總裁、財務總監朱文輝,總裁助理溫金祥也均來自中信系。

“中國華融更名、聘任中信系高管是在中信集團入駐後的重要舉措”,廖鶴凱認爲,中信集團高管入駐中國華融,有利於加速體系融合進程,也有利於集團資源整合和人才交流。

從聚焦不良資產主業成效來看,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華融獲悉,2023年該公司新增收購不良資產包債權規模超1450億元。同時,以重點房企的重點項目爲突破口,協同中信集團成員單位,通過風險隔離、重組紓困、資源整合、併購出清等方式,成功實施一批保交樓、穩民生項目,預計保障4.5萬套商品房按期交付。

廖鶴凱表示,作爲曾經的AMC龍頭公司,中國華融有強大的逆週期調節功能,隨着經濟發展迴歸正軌,中信集團強大的資源注入,後續預計該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