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菲恩”號驅逐艦過航臺灣海峽,外交部:美方應立即停止侵權挑釁)

1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路透社記者提問,美國海軍“菲恩”號過航臺灣海峽。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美“菲恩”號驅逐艦過航臺灣海峽,外交部:美方應立即停止侵權挑釁

汪文斌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圖源:外交部網站

汪文斌表示,關於美國“菲恩”號驅逐艦過航臺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已經發表談話,表明了嚴正立場。我要強調的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

汪文斌指出,中方注意到臺灣地區選舉結束之後,美方採取了一系列消極言行,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美方所作所爲違反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違背美國領導人多次重申的不支持“臺獨”、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不尋求把臺灣問題作爲工具遏制中國等承諾。

汪文斌強調,美方應當切實恪守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立即停止侵權挑釁行徑,停止給臺海和平穩定製造麻煩,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延伸閱讀

臺灣選後數日就與美簽訂新軍售合同 此次未採購新武器

2024臺灣地區兩項選舉過後,美方雖口頭表態“不支持臺灣獨立”,但僅數日後,美臺就簽訂了一項新的軍售合同。臺軍此次並未採購新武器,而是以“強化空防”“維持妥善率”之名,花費近8億元(新臺幣,下同)購買美軍提供的技術支援服務。

有報道指出,該合約的服務對象是愛國者三型防空導彈,原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從今年至2027年派遣技術人員赴臺協助維修、培訓等事宜。類似軍購內容並非罕見,凡是臺軍從美方購買的武器裝備,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以維修、保養、汰換零件、升級模塊等名義,向美方交錢“納貢”。

圖爲愛國者三型防空導彈

此次交易受到輿論關注的主要原因在於協議達成的時間點。按理說,既然美方在選前選後多次表態不支持“臺獨”,有關軍售事宜即便不取消,也應過了選後這段敏感時期再做處理。爲何美臺均急匆匆通過一個看似並無急迫性的技術支援服務案呢?

要搞清楚這一問題首先要從美方身上找原因,因爲美臺武器交易基本由美方全面主導。事實上,美方口頭上不支持“臺獨”的表態與其行動上“助臺”“挺臺”動作,正是長期以來美方操作檯海議題的“一體兩面”,也是其維持所謂“戰略模糊”的門道所在。

蔡英文與美方人員合影

前不久,有極少數國家趁賴清德當選之際發出“賀電”,並在其中“夾帶私貨”,陰陽怪氣介入臺灣問題。但一箇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截至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公開重申恪守一箇中國原則。誰是多數、誰是主流,美方心裏清清楚楚。迫於中美關係壓力及國際關係現實,美方不得不堅持其“一中政策”,清晰表達反對“臺獨”立場。

然而,美方又不甘心放棄對臺海局勢的控制,仍試圖通過維持所謂“美臺軍售常態化”來向島內“臺獨”勢力及美周遭盟友傳達“堅若磐石”的支持。相比其他性能更先進、金額更龐大的武器品種,所謂“技術支援服務”正好符合美方“維持軍售但不刺激”的需求。

除了“政治作秀”意義外,該協議在軍事層面也符合美國長期以來對臺灣軍事能力的塑造。相比島內“臺獨”分子一廂情願的所謂“臺灣有事,美國出兵”,美方在推動的卻是“強化臺灣自衛能力”。前者擺明是希望“臺獨”惹麻煩,美國“擦屁股”;後者則是更爲實際的“自己作死,自己承受”模式。

在美方規劃中臺軍海空防衛主要依賴“導彈密度”(圖爲導彈發射現場 與內文無關)

在美方規劃中,臺軍海空防衛主要依賴“導彈密度”。綠媒曾多次炒作“臺導彈密度全球第二”“僅次於以色列”等話題。幾乎與美臺簽署軍售合同同時,民進黨當局還宣稱要在花蓮新基地部署反艦導彈。而更早之前,還傳出臺軍要新增15座導彈基地的消息。這說明,增加導彈,持續“搗蛋”的策略,在賴清德上臺後也將繼續進行下去。

按照民進黨的宣傳話術,臺灣設置的導彈越多、越密,就意味着美方對臺“支持”越堅定。但若聯繫美方近年來持續在臺推動的“不對稱作戰”及城鎮戰佈局,很容易發現,美方動作絕不是爲“進場”做投入,而是爲“退場”做準備。

美方持續武裝臺軍,等同爲兩岸潛在衝突劃定“隔離帶”,其目的是將臺軍和臺灣民衆推到戰爭第一線,避免熱戰發生時親自下場,使兩岸雙方互相傷害,達到“以臺製華”的效果。看似“助臺”,實爲“毀臺”;看似“支持”,實爲“切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