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傳統的婚姻習俗,歷經千年變革延續至今。但隨着時代變遷,有些傳統已在變革中面目全非,有關高價彩禮的討論也甚囂塵上。有人將彩禮視爲衡量愛情的標準,彩禮不齊不上婚車;有人認爲彩禮越多越顯得自己有面子,互相攀比。

1月18日,最高法發佈《關於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中明確禁止以彩禮爲名借婚姻索取財物。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靳小怡更從2008年起持續關注彩禮問題,“20世紀90年代後期,彩禮價值迅速攀升,不但貨幣化程度不斷提高,彩禮數目也明顯超過嫁妝。進入21世紀後,尤其近十幾年,一些地區的彩禮數額和價值呈現爆炸式增長。”

談到彩禮,珍愛網會員淼淼告訴記者:“我和前男友就是因爲彩禮鬧掰的,我說我要20萬彩禮,但他卻說經濟能力有限,只能給八萬八千元,那時我覺得他根本不在乎我,不然不會連彩禮錢都拿不出來,於是我果斷選擇了分手。直到我來到珍愛網,多虧紅娘劉老師地耐心引導,告訴我幸福婚姻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兩人惺惺相惜纔是最重要的,我才逐漸轉變了此前的錯誤觀念。”現在,淼淼已經與珍愛網會員梁先生訂婚,並達成了零彩禮的共識。淼淼說:“曾經我認爲彩禮代表了伴侶的重視,給的彩禮越多,婚後生活也會更幸福。是劉老師讓我明白了,錢財不能衡量一切,兩個人奮鬥出來的幸福纔是婚姻最寶貴的財富。”

珍愛情感研究院院長張莎莎也建議適婚男女:彩禮和婚姻的幸福度沒有直接關聯,婚姻應當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相互幫扶的基礎上。當然,彩禮作爲傳統的婚禮習俗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不管是親朋好友間攀比也好,還是女方父母的謝禮或者女方嫁後的私房錢都好,遵從習俗也是對女方最起碼的尊重。但是彩禮也是有限度的,應當迴歸本質,“添彩”不“添堵”。

總的來說,彩禮原本只是爲了增強婚禮的“儀式感”,讓新人及其雙方親友更好地感受喜慶的氛圍,若因此增添了新人肩上的重擔,便偏離了這一傳統習俗的初衷。未來,珍愛網將繼續堅持“正直”“善良”的企業價值觀,精準把握單身青年交友的變革趨勢,樹立積極正向的婚戀觀念,爲用戶提供良好的脫單環境,助力更多人幸福脫單。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