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视觉中国

药明康德A股跌停,港股一度跌超32%;药明生物港股盘中最大跌幅26.83%;分拆自药明生物的药明合联同步跳水,收跌20.00%。

作者|杨亚茹 

编辑|孙骋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1月26日午后,“药明系”个股上演惊魂一跳,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A股跌停,港股一度跌超32%,收盘跌16.43%,药明生物(02269.HK)港股盘中最大跌幅26.83%,收盘跌幅缩小至18.17%,分拆自药明生物的药明合联(02268.HK)同步跳水,收跌20.00%。

龙虎榜中资金净流出最多的是药明康德,被净卖出5.39亿元,占总成交金额的17.3%,而排在第二名的通富微电净卖出1.37亿元,差距甚远。

行业龙头领跌,CXO板块集体大撤退,盘面一派肃杀,万得CRO指数(8841421.WI)收跌5.47%。

其中,泰格医药(300347.SZ)尾盘跌停,康龙化成(300759.SZ)收跌12.94%,凯莱英(002821.SZ)、美迪西(688202.SH)跌超6%,皓元医药(688131.SH)、昭衍新药(603127.SH)、博腾股份(300363.SZ)、九洲药业(603456.SH)等跌超5%。

万得CRO指数部分成分股周五收盘跌幅情况

消息面上,业内流传美国拟出台《生物安全法案》,并直指华大基因及子公司华大智造、Complete Genomics,以及药明康德将受限制。

周五,华大智造(688114.SH)盘中最深跌至18.93%,收盘跌幅收窄至5.36%,华大基因(300676.SZ)收跌3.02%。

对比之下,屡遭国外利空消息偷袭的CXO板块已经犹如惊弓之鸟,反应十分激烈。

企业回应大跌:

议案落地是小概率事件

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官网显示,有两位美国议员提出一项法案,旨在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

并称,该立法一旦颁布,将限制联邦资助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外国对手生物技术公司,包括华大基因集团及其子公司华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以及另一家中国公司药明康德。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有一只军民融合基金确实在2019年买了药明康德,实际投资金额不大。所谓军民融合基金不过就是个基金名称,某段时间军工股价表现好,于是基金公司成立了这只基金吸引基民认购。此后军工板块表现不好,基金经理可能就风格漂移了。那时候医药和消费板块涨的好,这只基金的经理也去追涨。

此外,该文件还提及了“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兼职教授”、“无锡药明康德接受了一家名为‘军民融合精选混合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等信息。

(1月26日,“制裁名单”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载有相关文件信息的文章)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消息于盘前已开始流传,但CXO相关个股早盘并无异样,药明生物周五早盘一度涨超7%,药明康德周五高开,早盘飘红,股价还触及80元,仅华大智造低开,早盘涨跌不一。

截至发稿,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作出首轮回应。

华大基因称,公司注意到了美国拟提相关生物安全法案,但不认为公司今天股价走势与该法案有直接联系,公司管理层会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估、讨论,若是真的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严重影响,不排除会与美方主动沟通,若是法案未来真的出台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公司也会披露。

华大智造也表示,就美国相关生物安全法案提案对公司的影响和公司的应对措施,公司正在核实、评估。

药明生物CEO陈智胜称,“这只是一个反华议员的提议,到变成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要几年时间。我个人也没有在军方任何机构任职过。我们会尽快公告澄清一下。”

药明康德也表示,将会发布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前文提及的“混合证券投资基金”,未在药明康德前十大股东之列。

时隔一年

CXO的噩梦又被唤醒

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CXO企业,一向都非常敏感于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此次崩盘之前,美国“黑名单”事件已经多次重锤CXO板块。

2022年2月8日,市场传出药明生物被列入美国“黑名单”的消息,公司当天大跌近23%,药明康德港股跌超11%。

虽然药明生物及时澄清,并非大家熟悉的“黑名单”(Black List)或者“实体清单”(Entity List),而是“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简称“VUL”),只是因受到疫情影响,美国商务部没能及时对其子公司两款产品的合理使用做例行核实程序。

但当时的CXO板块还是数日大跌,包括药明生物在内,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昭衍新药、药石科技CXO“七龙珠”企业连跌4个交易日。

更早一点,在2021年12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放出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将把涉及生物技术的部分国内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引发了CXO板块的恐慌。虽然这一消息无疾而终,但药明康德还是站在了杀跌前线,到年底,超半数机构离场。

此次,对于一项还没有法律效力的提案,国内CXO板块仍然高度紧张,是错杀还是警报拉响,尚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CXO企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况。

一方面,国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发板块恐慌,面对这种长期存在的风险,企业释放再多利好也无法对冲。以药明生物为例,公司于1月10日发布简报上调2024年新增项目数目标,由80个提升至110个,而且就在1月24日,港交所披露的权益资料显示,公司获非执行董事兼董事长李革在场内增持,涉资1.5亿港元。

但在可能伤及根本的负面消息来临时,公司跌势一往无前,毕竟,根据2023年中报,药明生物境外收入占比高达78.89%。

另一方面,CXO企业的核心增长逻辑也正遭遇考验,2023年末,药明生物为整个CXO行业做出悲观预测,称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行业在未来两年预期个位数增长。在生物医药融资寒冬中,营收预期跟随投融资数据的CXO企业已经十分被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