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

此前如果要問“你認爲我國最大的投資市場是什麼”,大部分人心裏第一時間會浮出3個字“房地產”。沒錯,自2016年起,我國每年房地產投資規模均超過10萬億元,房地產的投資帶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一度全年三分之一的GDP來源於房地產及相關。然而隨着房地產投資進入下行週期,中國經濟需要新的發展“動力”,而新能源便是“動力”之一。

新能源投資規模有望超過房地產投資,未來20年有望達到累計200萬億元

近幾年,在我國雙碳政策下新能源行業迎來了快速擴張期,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新能源發電規模最大的國家,並且去年我國出口主力由傳統的“三大件”變成了“新三樣”,即新能源相關的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

新能源的巨大藍海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以儲能爲例,去年全年我國儲能相關企業已達12萬餘家。據國家能源局數據統計,2023年國內新能源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過34%,總體量超萬億元。漸漸地“新能源投資規模將逐步超過房地產投資”的呼聲越來越高。清華大學教授朱雲來也表示未來20年將有200萬億元投資於新能源行業,每年10萬億左右的規模將與此前的房地產投資持平。

因金融性政策收緊與市場競爭,新能源企業面臨融資與利潤雙重壓力

此前新能源行業受政策大力支持,各類補貼較多,金融性政策較寬,貸款較爲方便。然而隨着行業進一步發展,政策開始退潮,政策性補貼逐漸變少,融資性政策收緊,使得部分新能源企業融資承壓。與此同時,國內較“卷”的市場使得各企業開始紛紛加入價格戰。因此部分企業面臨着融資變難與利潤變少的雙重壓力。

政策性支持已經給予了非常大的力度,逐漸收縮也是爲了新能源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一定是完美的融入市場,資金要不斷來源於市場。因此,新能源行業的市場投資將是不斷增長的,除去單向的融資外,新能源與金融的結合也將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模式。

新能源與資產證券化契合度較高,融資與投資角度易實現雙贏局面

新能源與金融結合的方向除去比較熟知的綠色債券外,資產證券化也將是重要的融資前景與投資方向。資產證券化簡單來說是以特定資產組合特定未來現金流爲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新能源項目自身特點與資產證券化有着較高的契合度。融資角度上來看,新能源項目通常有着投資規模大、初始建設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這會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而資產證券化可以將這些項目的未來現金流轉化爲可交易的證券,從而爲新能源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降低融資成本,並有效化解資金壓力。

與此同時,資產證券化還可以提高新能源項目的流動性。通過證券化,企業可以將原本缺乏流動性的新能源項目轉化爲流動性較高的證券,便於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和流通,從而盤活新能源基礎設施資產。

投資角度上新能源項目的直接投資風險較高,回報週期偏長,需要較爲專業的投資機構和風險管理機制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而資產證券化可以通過設立特殊目的載體(SPV)實現破產隔離,同時通過信用增級提高證券的信用等級,降低投資風險。

因此在企業融資與市場投資的雙重角度來看,新能源的資產證券化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將有效減少企業對於政策性依賴,並使得市場更爲龐大的資金流入,促成健康的良性循環發展。

資產證券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確定要證券化的資產並組建資產池。發起人需要分析自身的融資需求,確定需要證券化的資產。這些資產可以具有未來現金流收入,並且可以從發起人的其他資產中分離出來。

(2)設立特殊目的載體(SPV)。SPV是爲了實現資產證券化而專門設立的一個特殊法律實體,可以是公司、信託或其他形式。發起人將證券化資產出售給SPV,實現破產隔離。

(3)信用增級。爲了吸引投資者,提高證券的信用等級,需要對證券化資產進行信用增級。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如內部增級(例如超額抵押、資產支持證券分層結構等)和外部增級(例如第三方擔保等)。

(4)信用評級。由專門的信用評級機構對未來資產能夠產生的現金流進行評級以及對經過信用增級後的擬發證券進行評級,爲投資者提供證券選擇的依據。

(5)發行資產支持證券。SPV將經過信用評級的證券交給證券公司承銷,可以採用公開發售或私募的方式。發行完成後,SPV從承銷商處獲取證券發行收入,並按事先約定的價格向發起人支付購買證券化資產的價款。

(6)管理資產池。SPV需要聘請專門的服務商來對資產池進行管理,負責收取、記錄由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收入,並將這些收款全部存入托管行的收款專戶。

(7)向投資者支付本息。在每一個規定的證券償付日,SPV將委託託管銀行按時、足額地向投資者償付本息。隨着證券被逐漸償付,SPV在證券化交易中的任務也即將結束。

國新能源資產證券化仍處初期,部分條件不夠完善

一般來說,新能源的資產證券化表現形式主要以reits爲主。我國新能源reits仍處於發展初期,目前僅有兩隻產品,即是去年3月14日公開發售並於當月29日上市的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S中航京能光伏REITS。

REITS發行數量的較少主要受於一些硬性條件制約。因爲從整個新能源行業發展來看,行業發展處於擴張期,市場成熟度仍有不足,因此新能源資產證券化的配套設施尚未完善。

首先是法律建設不夠完善。目前我國缺乏統一的資產證券化法規,多數法規都是部門規章,法律效力較低,且存在很多模糊之處,不是真正成熟、統一的法規。這也導致新能源資產證券化無法大量受檢。

其次是缺少中央登記系統目前我國沒有一個統一的抵押變更登記系統,導致新能源企業基礎資產抵押變更登記存在些許障礙,使得很多基礎資產在證券化時遇到了瓶頸。

然後是會計處理規定不成熟目前我國對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處理標準並不統一,同一個處理方法可能有的機構認可,有的機構不認可。

最後是市場的流動性仍不足。市場投資者對於新能源項目還是呈一個謹慎的態度,主要原因在於回報週期較長以及目前新能源交卷的市場。因此市場資金在reits產品的循環速度較慢。

新能源資產證券化除了項目資產外其他的可行方式

隨着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上述的硬性條件也將得到解決。從長遠來看,根本性問題將是怎樣資產證券化降低風險以及資產證券化後如何保持穩定的收益。只有這樣,纔會逐步打開資產證券化的市場,使得市場資金不斷注入,引領規模不斷擴大。因此,新能源資產證券化除了項目作爲資產外,還有下面幾種資產證券化的可行方式。

(1)電費收益權資產證券化

電費收益權是指新能源發電企業依法獲得的銷售電力並收取電費的權利。這種權利使得電力經營主體能夠從電力銷售中獲得經濟收益,即電費收入,其具有可預測和可持續的現金流特性。

具體做法即是原始權益人(新能源發電企業)將電費收益權作爲資產轉讓給特殊目的機構(SPV),SPV將其彙集成資產池,進行資產池信用增級,並以該資產池的預期現金流爲支持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投資者購買這些證券後,就獲得了對電費收益權的收益權,而SPV則通過收取電費產生的現金流來支付投資者收益及清償所發行的有價證券。

比較代表性的例子是2021年三峽新能源集團及國家能源集團發行的收益權類資產支持證券產品,合計規模約70億元。

當然電費收益權資產證券化也有一定的風險,首先是新能源電費收入的不穩定性,區域差與同行競爭有影響的可能。但是隨着未來新能源不斷進入電力現貨市場,區域壁壘有望消除,電費收入有望穩定。

(2)應收補貼款資產證券化

應收補貼款顧名思義來源於國家財政補貼,主要在光伏、風電行業,由於補貼發放週期較長,因此應收補貼款體量較大。

具體做法是原始權益人(光伏、風電企業)將應收補貼款作爲資產轉讓給特殊目的機構(SPV),SPV將其彙集成資產池,進行資產池信用增級,並以該資產池的預期現金流爲支持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投資者的收益來源於未來原始權益人收到的應收補貼款,而原始權益人也可以短期內融資繼續完成企業運轉,從而良性循環。

應收補貼款資產證券化也有着一定的風險,主要是應收補貼款回款的時間可能存在超預期的可能。

(3)碳排放權資產證券化

碳排放權是指企業依法取得的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這種權利本身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就可以進行買賣,因此具有價值。

具體做法是原始權益人(新能源企業)將碳排放權作爲資產轉讓給特殊目的機構(SPV),SPV將其彙集成資產池,進行資產池信用增級,並以該資產池的預期現金流爲支持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

總體來看新能源企業本身的碳排放較少,碳排放權價值可能較低。碳排放權資產證券化風險可能來源於市場體量小,流動性較低。

(4)光伏電站的權證化

與正常的資產證券化方式不同,聯和金融數字經濟研究所學術所長、首席經濟學家許餘潔此前提出了光伏電站資產的權證化方式,屬於類資產證券化。其嘗試將新能源產業中的光伏電站資產可以與租賃設備和供應鏈金融相結合,利用NFTSTO(非同質化通證)形成一種固定收益工具的產品。

具體做法是首先選取運營良好的光伏電站作爲基礎資產,前提是該電站擁有足夠的發電收益。然後通過設備租賃將電站中的光伏模塊、逆變器等設備租給運營方使用,設備出租人獲得租金收入。與此同時,給設備供應商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提前支付設備款,爲設備獲得一定的融資支持。接下來是將光伏電站的收益權、設備的使用權以及供應商的回購承諾等資產進一步通證化,發行爲光伏電站NFT或STO。然後將電站運營數據上鍊,採用智能合約自動完成收益分配、設備租賃支付、供應商回購等交易,同時將儲能系統和數據中心納入電站系統,實現多種收益的堆疊,使NFT或STO更具投資價值。

目前非同質化通證仍有一定阻力,首先市場的反對呼聲較高,其次是據其性質原因波動可能較大等。

總體來看,新能源投資市場前景巨大,新能源資產有望與金融加速融合。資產證券化與新能源行業契合度較高,有利於形成企業融資發展與市場投資收入的雙贏局面。目前我國新能源資產證券化仍處於發展初期,未來市場存在較大潛力。資產證券化方式將不斷豐富、創新,但歸根結底來說如何資產證券化降低風險以及資產證券化後如何保持穩定的收益打開初期市場的關鍵。(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谷碩,編輯|劉洋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