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豬養殖企業主營業務均面臨大額虧損。

截至1月31日晚,十餘家上市豬企2023年業績預告已披露完畢。整體來看,10家豬企扣非淨利潤均爲負,說明養豬虧損嚴重。其中多家頭部豬企面臨數十億的虧損,有兩家豬企靠着非經常性損益維持盈利。

近幾年豬價震盪不斷,豬企賺少虧多。

豬價方面,我國生豬市場存在明顯週期性特徵,一般3-4年爲一個週期,2019年-2022年爲一輪完整的豬週期。2021年被稱爲“史上最慘豬週期”,豬肉養殖量遠大於消費需求,市場處於供過於求狀態,豬肉價格持續下行。2021年多家豬企虧損超百億。

2022年起豬肉價格探底回升,同年7月自繁自養生豬利潤年內首次爲正,標誌着整個行業拐點來臨。豬企成功走出“養一頭虧一頭”的泥潭,2022年豬企大多實現盈利,其中溫氏股份(300498.SZ)賺52.89億元、牧原股份(002714.SZ)賺132.66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2022年四季度起豬肉價格持續下行,且2023年全年維持低位運行,導致豬企利潤受到大幅擠壓,全年虧損嚴重。iChoice數據顯示,全國生豬成交均價於2022年10月觸及28.11元/公斤的高點,隨後直線下行。最新價格爲13.91元/公斤,仍在低位。

宏觀來看,2023年全年生豬均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

據人民網消息,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在1月23日舉行的2023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3年生豬市場供應充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年豬肉產量5794萬噸,比上年增長4.6%,處於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多家豬企直言,豬肉價格下降是虧損的主要原因。

“養豬大戶”溫氏股份當上豬企虧損王。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淨利潤-60億元至-65億元,預計扣非淨利潤虧損61億元至67億元。

溫氏股份表示,2023年公司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2626.22萬頭,同比增長46.65%,毛豬銷售均價14.81元/公斤,同比下降22.26%。由於生豬銷售價格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公司生豬養殖業務利潤出現深度虧損。

肉雞方面,2023年溫氏股份合計銷售11.83億隻(含毛雞、鮮品和熟食),同比增長9.51%,毛雞銷售均價同比下降11.51%。毛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公司養雞業務利潤同比下降。

另一養豬龍頭牧原股份同樣面臨高額虧損,其預計2023年淨利潤-39億元至-47億元,預計扣非淨利潤-37億元至-45億元。

牧原股份同樣表示,報告期內生豬價格較去年大幅下降。同時,公司在按照會計準則要求對消耗性生物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後,擬對部分消耗性生物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具體數據以審計結果爲準。

海通證券近期研報指出,豬價旺季不旺,產能持續去化。2023年醃臘旺季豬肉消費量有較爲明顯的減少,生豬價格旺季不旺。結合目前生豬供給量大,以及2023年國慶及元旦前的豬價表現,預計年前的豬價反彈幅度有限、行業或將繼續虧損。預計未來1-2個季度生豬供給壓力仍然較大。2024年第二季度後有望出現豬週期的底部拐點。

國金證券研報同樣認爲拐點的到來仍需時間。其研報指出,2023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行業產能全年呈現逐步去化態勢,根據能繁母豬存欄數據推算,預計2024年下半年豬週期有望迎來反轉。

針對生豬產能偏高、養殖持續虧損的問題,雷劉功表示,農業農村部指導各地加強生豬產能調控,保持用地、環保、金融等基礎性政策穩定,不斷強化信息監測預警,引導養殖場戶適應性調減產能,順時順勢出欄肥豬,加快供需迴歸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有兩家豬企2023年靠非經常性損益實現盈利。

*ST正邦(002157.SZ)預計2023年實現淨利潤80億元-100億元,但扣非淨利潤同樣爲負,預計爲-50億元至-70億元。

*ST正邦的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自於重整計劃中以股抵債產生的收益。2023年12月15日,江西南昌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公司重整完畢,債權裁定總金額269.92億元,公司實施以股抵債產生的重整收益預計約175億元-185億元,上述重整收益計入非經常性損益中。

新希望(000876.SZ)2023年實現淨利潤3億元,扣非淨利潤爲-45億元。白羽肉禽與食品深加工業務引進戰略投資影響歸母淨利潤增加,影響金額約爲51億元-52億元,屬於非經常性損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