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金地集團發佈了2023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告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2023年金地集團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在7.5億至9億元之間,同比減少85.26%至87.72%,創近年來新低。

查閱過往15年(2008-2022)財報數據,據Wind統計顯示,除2008年外,金地集團的歸母淨利潤都在10億元以上,近5年歸母淨利潤均超過了60億元,最高在2020年曾達到103.98億元。

雖然目前金地集團仍爲盈利狀態,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金地的淨利潤也已跌入虧損區間,虧損金額爲10.5億元至1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18.43%到121.07%。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金地解釋稱,因報告期內房地產業務結轉規模減少,再加上爲加快銷售及現金回籠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經營及銷售策略,公司結轉收入的房地產項目毛利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金地還針對部分項目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此前在三季度報中,金地曾提到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16億元,其中計提信用損失準備合計7.34億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8.65億元,這也是在2022年底計提減值49.61億元後,金地進行的第二次大規模計提減值。

受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的影響,2023年金地的銷售業績也出現下滑,據金地集團1月初披露,2023年1-12月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面積877.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01%; 累計實現簽約金額1535.5億元,同比下降了30.77%。 

同時,金地今年還面臨着多筆債券到期,債券的集中兌付也讓金地現階段面臨着較大的現金流壓力。

據企業預警通顯示,今年上半年金地還有5只債券需要兌付,將迎來償債高峯期。其中,在3月份的一個月內將有3筆債券集中到期,分別爲2筆中期票據“21金地MTN002”、“21金地MTN003”以及一筆公司債“16金地02”,3筆債券餘額累計達41億元。

從全年來看,包括1月已經兌付的“21金地MTN001”在內,2024年金地集團共有9筆境內債、1筆境外債、3筆ABS(證券化融資工具)到期,涉及到期規模約180億元,面臨着較大的償債壓力。

在1月12日金地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金地集團代理董事長黃俊燦對投資者表示,金地沒有主動不還債的想法,公司正在千方百計、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籌措資金,如期償還債務,以保證自身債務不出現違約情況。

除金地集團外,近期還有多家A股上市房企也發佈了2023年的業績預告。

整體來看,房企的表現仍然不容樂觀,虧損依舊爲大部分房企的常態,其中也包含一些一線房企,如綠地控股華夏幸福這兩家公司的預期虧損規模均達到了60億元以上,而首開股份華僑城A的預計虧損金額也都在50億元以上。

造成這些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都包含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所帶來的資產價格下跌、毛利率下降等。

2023年房地產行業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全年市場表現不及2022年,儘管多地將房地產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但市場整體並未迎來較大改善。進入2024年後,從1月數據來看,樓市整體的銷售依然承壓。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4年1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爲2815.3億元,同比下降33.3%,較去年同期降幅擴大1.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了47.7%,各陣營房企銷售額均同比下降。

1月26日,在住建部、金融監管總局同日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提出“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調整房地產政策”,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

近期,以廣州、上海爲首的多個重點城市陸續迎來購房政策的寬鬆,行業信心有所提高,但由於政策落地時間較短,效果尚未體現在交易數據中。

據中指研究院分析師郭昕昱預測,預計春節假期後市場活躍度或有回升,部分城市“小陽春”行情仍有一定預期。同時各地第一批項目白名單落地後,更多項目將獲得融資支持,一方面可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疊加“三大工程”加速落位,有望推動房地產市場逐漸企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