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很想很想你》講述了一個因爲喜歡對方的聲音而雙向奔赴的故事。保研的大四女生顧聲是網名爲“聲聲慢”的古風唱作人,外科醫生莫青成是網名爲“錆青磁”的配音界大神。他們都從未在網絡中露過面,卻恰好很喜歡對方的聲音。當他們因爲一次合作在現實中相遇,因聲結緣很快相知相愛……聽聲識人甚至步入愛河,可靠嗎?

人臉和聲音都是我們在社交生活中的重要信息來源,可以有效反映與我們互動的人詳細而多元的信息,如年齡、性別、體型、健康狀況、情緒狀態、身份,甚至他們的個性和品質等。人臉能留給人們的印象,大家都已經有很多共識,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很豐碩了,但對被稱爲“聽覺人臉”的聲音的研究還不太多。那麼人們對聲音的印象多快能形成?是否準確呢?讓我們來看看兩項於2023年發表在心理學知名期刊上的研究。

一項研究向618名成年聽衆展示了持續時間分別爲25、50、100、200、400或800毫秒的100位20-25歲年輕人發出元音(“啊”)的錄音,並要求他們從身體維度(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特質維度(吸引力、強勢度、可信度)和社會維度(受教育程度、高雅度、專業性)等不同特徵進行評分。實驗結果表明,身體特徵和強勢度的印象出現得最快,人們僅聽25毫秒後就表現出高度一致性,而特質維度和社會維度的特徵形成則較慢。也就是說,當我們聽到一個人的聲音時,我們內心很快形成的第一印象是關於其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強勢程度的判定,至於他是否惹人喜歡、值得信任、文化程度高、高雅、專業則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評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這種經驗,聽到一個人的聲音,是男是女、年輕年長、健康還是虛弱很容易便能夠判斷,但是其他更深層次的特點我們則會更謹慎地花時間瞭解再作出評價。

另一項研究招募了289名聽衆參與實驗,請他們根據100位20-22歲年輕人發出的無實質性內容,且持續時間分別爲50、100、200、400或800毫秒的元音(“啊”),基於直覺進行對說話者的吸引力、強勢度、可信度等特質的判斷。實驗結果發現,人們從聲音中獲得的特質印象是迅速形成的。然而,與面孔印象不同的是,面孔印象在100毫秒後會趨於穩定,後續時間的面孔暴露不能爲面孔印象累積新的線索或者改變印象;而聲音的特質印象儘管是在400毫秒內迅速形成的,但其形成比面孔印象更慢,聲音印象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演變,且聲音印象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保持穩定。

以《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爲例,王熙鳳出場就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語未了,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王熙鳳從後院傳來的笑聲,讓人很快就能在腦海裏勾勒出一個大膽活潑的女性形象;但“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又能體現其精明世故。聲音印象會隨着時間逐漸完善,但面孔印象則更快更穩定一些。王熙鳳“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她機敏能幹的面孔印象是更快形成的,且一眼就能看出來,比循序漸進的聲音印象更迅速更穩定。

這項研究還發現,聲音印象存在性別差異:對男性聲音的吸引力和強勢度的印象形成所需的時間較短,而對可信度的印象則在男性和女性的聲音中都表現出漸進的過程。無怪乎《很想很想你》顧聲一聽到“錆青磁”的聲音就被迷住了,而且溫柔沉穩的聲線聽起來並不是很強勢,他本人也確實是一個溫和謙讓的人。但是關於可信度,顧聲並沒有聽到聲音就昏了頭,而是進一步接觸和相處,逐步瞭解後纔對他慢慢建立起信任。

無論是日常生活、影視劇情,還是科學研究的結論,都體現了“聲音是人的第二張臉”,聲音傳遞的信息比我們想象得更快且更豐富,尤其是對一個人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強勢程度等特徵的判斷,能夠基於聲音迅速形成。當我們在看劇時,會感覺有些配音“不貼臉”,就是因爲我們的這種聲音印象是迅速形成且較爲一致的。但是對於其他更深層次的性格和品質特徵,聲音無法在短時間內爲我們提供充分的信息,這些內在特徵的印象需要更多的接觸才能逐漸形成較爲可靠的判斷。這也警醒人們,不要光聽聲音就對一個人作出快速而全面的判定,避免因爲聲音的第一印象迅速作出錯誤決定,比如歌手周深在《蒙面唱將猜猜猜》節目中就因爲展現出柔美的歌喉而被猜爲女歌手。

不過我們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有意識地利用這些聲音形成印象的效應,合理地發展和利用自己的聲音優勢。例如在面試、講座、重要會晤等場合,我們可以提前練習和調整自己的聲音狀態,比如低沉而緩慢的聲音可能顯得更專業可靠,但急切而顫抖的聲音則會給聽衆留下心神不定、急於事功的印象。

老舍說:“耳朵不像眼睛那麼有耐性,聽到一個不受聽的字,或一句不易懂的話,馬上就不耐煩。”希望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巧用聲音的印象爲自己增光添彩,也能在認清他人的過程中善用聲音的輔助,讓人際交往變得更有滋有味。

黃彬彬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2月03日 04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