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重點企業專項調查顯示,2023年反映訂貨不足的企業佔比始終高於50%。

2023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於全國工業和製造業增速4.1和3.7個百分點。營業收入29.8萬億元,同比增長6.8%;實現利潤總額近1.8萬億元,同比增長4.1%。

2月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召開2023全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信息發佈會發佈了上述數據。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經濟師葉定達表示,2023年機械工業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但行業經濟運行仍面臨需求不足、賬款回收難、價格下降、外貿市場波動、內部發展不均衡等困難和問題。

展望2024年,葉定達表示,2024年機械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綜合判斷,預計全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將延續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預計在5%以上,對外貿易保持基本穩定。

價格下行擠壓利潤空間

2023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向好。受對比基數影響,主要指標一季度增速較低,二季度增速較高,三季度增速放緩,但隨着一批穩定經濟政策措施的集中出臺與落實,四季度行業運行再度回穩向好,全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平穩增長。

數據顯示,2023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於全國工業和製造業增速4.1和3.7個百分點。機械工業投資增速總體高位,對拉動工業和製造業投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五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中,汽車、電氣機械投資高速增長,增速分別爲19.4%、32.2%,特別是電氣機械連續兩年增速始終高於32%。

效益方面,2023年機械工業實現營業收入29.8萬億元,同比增長6.8%;實現利潤總額近1.8萬億元,同比增長4.1%。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分別比全國工業高5.7個和6.4個百分點,佔全國工業的比重分別爲22.3%和22.8%,較上年分別提高1.2和1.4個百分點。

葉定達表示,產能快速上升而有效需求不足,機械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加上議價能力較弱等因素影響,機械產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且降幅不斷加深。價格下行擠壓利潤空間,增收不增利現象普遍存在。2023年機械工業利潤總額增速低於營業收入增速2.7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較2022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回落至5.9%。

“2023年機械工業外部市場壓力與自身結構性矛盾疊加,行業經濟運行仍面臨需求不足、賬款回收難、價格下降、外貿市場波動、內部發展不均衡等困難和問題。”葉定達說。

他提到,國內需求恢復不及預期,機械產品市場不旺。機械工業重點企業專項調查顯示,2023年反映訂貨不足的企業佔比始終高於50%,四季度末佔比升至65%,其中,中小企業訂單不足佔比更是高達72%。此外,機械工業應收賬款持續快速增長,應收賬款規模大、回收期長成爲影響企業資金週轉和生產經營的突出問題。2023年末機械工業應收賬款總額8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高於同期全國工業3.5個百分點,佔全國工業應收賬款的比重達33.7%。

今年有利因素集聚增多

不過,2023年機械工業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也有不少亮點。比如,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行業創新發展,2023年機械工業戰新產業相關行業合計營業收入24.2萬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7.0%。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產業等戰新產業主要指標增速均明顯高於機械工業總體水平,成爲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新龍頭。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機械工業綠色化發展持續發力。2023年機械工業能源裝備製造業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9.7%和18.5%,分別高於機械工業總體2.9和14.4個百分點。全年發電機組產量增長28.5%,其中風電機組貢獻率超過60%;光伏電池產量連續14個月增速超過40%;2023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4.5億千瓦,佔比超過總裝機的一半,歷史性地超過了火電。

展望2024年,機械工業運行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稱,從國內看,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投資意願不強、消費不及預期等困難,部分行業存在重複佈局、競爭加劇、價格下行等情況。但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不斷集聚增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