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A股寬幅震盪,早盤三大股指低開低走,滬指盤中失守2700點,兩市超900股跌停。上午收盤時,滬指下跌1.82%;深成指下跌2.28%;創業板指下跌1.70%。下午三大股指均出現反彈,截至收盤,滬指跌1.02%,深證成指跌1.13%,創業板指漲0.79%。市場成交額接近9000億元。

在低迷的市場氛圍中,銀行股的表現強勢,開盤即拉昇,中信銀行漲超3%,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跟漲。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收盤,42家上市銀行中,24家收紅。其中,中信銀行漲幅最大,達到4.44%,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寧波銀行漲幅均超2%,招商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等漲幅超1%。

此外,農業銀行股價達到4.03元/股,再次刷新歷史新高,中國銀行股價也接近歷史高位。今年以來,銀行板塊漲幅近7%,明顯跑贏大盤和其他行業,同期,滬指跌幅已經超過9%。

今年來銀行板塊逆勢大漲

按照中信一級行業分類,在所有行業中,銀行股周漲幅、月漲幅及年初至今漲幅均在30個行業中排名首位。

而在二級行業中,國有大型銀行的年初至今、周漲幅和月漲幅均排名第一,其中年初至今漲幅近10%。成分股中,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漲幅均超10%。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銀行股價達到4.03元/股,再次創下歷史新高,中國銀行盤中股價觸及4.45元/股,距離歷史高點4.5元僅一步之遙。

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股輪動效應明顯,在此輪國有大行引領的行情之前,城商行曾快速上漲,1月末,銀行股連續多日表現強勢,1月26日盤中,齊魯銀行、重慶銀行均觸及漲停。

一位券商銀行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銀行和煤炭這類高股息股票有比較強的防禦性,容易受避險情緒資金的青睞。數據顯示,當前A股股息率最高的兩個行業即煤炭與銀行,分別爲7.20%和5.56%。

不過,2023以來,在“中特估”和高股息加持下,不同的銀行股表現出現分化。本輪行情中,跌幅靠前的均是城商行。

平安證券研報分析不同銀行股價分化的原因認爲,在資產荒以及大行下沉競爭背景下,對於股份行抗週期經營能力的擔憂有所放大,同時地方化債進程中對於區域性銀行利潤的擠壓也導致市場避險情緒有所升溫。

銀行股強勢表現能否延續?

目前,市場對於銀行股後市表現的看法存在分歧。

消息面上,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爲近兩年來首度降準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一位國有行市場分析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央行放水一方面有利於保證流動性充裕,另一方面,有利於銀行降低負債端成本,推進信貸向小微、綠色、科創等領域傾斜,也有助於利率市場化改革,總體而言對於銀行經營穩健非常有利。

光大證券王一峯團隊在研報中提及,銀行股亮眼表現主要受三大因素驅動,其一,在股市震盪下行、債市收益率快速走低背景下,資本市場高收益資產匱乏,高股息資產凸顯投資性價比;其二,信貸“開門紅”預期較強,機構投放強度差異引導選股邏輯,上市銀行2024年營收有望轉正;其三,銀行板塊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特徵,後續估值下行空間較爲有限。“銀行板塊作爲盈利穩定、股息率高、估值低的類固收資產,我們認爲上漲行情有望進一步延續。”

前述市場分析人士對於銀行股後續表現則持保留態度:“我認爲銀行板塊與經濟週期強相關,目前銀行股可能會有階段性調整,尤其是如果後續市場出現反彈,資金可能會撤離高股息的大盤藍籌股,這會給銀行股進一步上漲帶來壓力。”

中泰證券研報則認爲,經濟決定銀行選股邏輯,經濟弱與強的復甦對應不同的標的品種,銀行股具有穩健和防禦屬性。基於不同銀行股的分化表現,建議關注三個方向,一是基本面確定性大,選擇估值便宜的城農商行。二是經濟弱復甦、化債受益,高股息率品種的大型銀行;三是經濟復甦預期強,選擇銀行中零售業務有優勢的標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