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保險股隨市場回升“大象起舞”, A、H股上市險企全線飄紅。

A股方面,截至收盤時,天茂集團漲7.17%,股價2.39元;中國太保漲5.27%,股價25.35元;中國人壽漲達3.82%,股價30.14元;新華保險漲3.62%,股價30.05元;中國人保漲3.61%,股價5.17元;中國平安漲2.16%,股價41.56元。

港股方面,截至界面新聞發稿,中國太保領漲保險板塊,最高報14.98港元/股,上漲7.3%;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漲超6%,新華保險上漲超4.5%。

負債端的表現爲保險股回暖奠定基礎。近日,A股上市險企2023年保費“成績單”揭曉,五家上市險企共攬保費收入2.69萬億元,同比增長5.21%,較2022年回暖明顯。

其中,中國平安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8006.95億元,同比增長4.1%;中國人保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616.49億元,同比增長6.86%;中國人壽2023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415億元,同比增4.3%;中國太保實現原保費收入4234.68億元,同比增長7.71%;新華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59.03億元,同比增長1.72%。

開源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高超認爲,從全年收官情況看,此前透支的需求已有明顯恢復,養老、儲蓄需求仍然旺盛,疊加供給端個險轉型見效和銀保以量補價的驅動,供需兩端有望支撐險企2024年一季度新業務價值超預期。

不過有券商非銀分析師向界面新聞分析,負債端的表現並非主導保險估值的核心因素,保險行業的走勢更貼近滬深300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資產端的波動對行業估值的影響更爲顯著。

消息面上,2月6日,中央匯金公司充分認可當前A股市場配置價值,已於近日擴大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增持範圍,並將持續加大增持力度、擴大增持規模,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隨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中央匯金公司增持公告答記者問。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持續加大增持規模和力度,將爲其入市操作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和更加暢通的渠道。同時,將繼續協調引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險機構、年金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勵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購增持力度,爲A股市場引入更多增量資金,全力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險資在長期資金入市上已有所佈局,2023年11月,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發佈公告稱,雙方將分別出資250億元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限公司。與此同時,新華資產與國壽資產分別出資500萬元,擔任上述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人。據悉,該基金擬投資於公司治理良好、經營運作穩健的優質上市公司股票,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投資運作,根據市場形勢把握建倉時機,動態優化策略。

有市場人士向界面新聞分析指出,此舉是配合中長期資金入市。“用新成立一傢俬募基金的模式來做權益市場投資在之前是沒有的,這也算是一次創新和試點。另外,私募基金十年的封閉期可能會導致在會計準則上和傳統閒置資金投資有所區別,最終可以平滑掉權益市場的波動對公司整體利潤表的影響。”

對於保險股的後市,前述分析師認爲,負債端預計客戶需求仍將持續,報行合一等政策也有助於險企利潤改善。目前行業估值在歷史底部區間,已經包含了對資產端較強的悲觀預期,因此保險行業的上行空間廣闊。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展望後續,保險股存在資產負債共振的修復機會。一方面,伴隨存款利率持續下降,保險負債端銷售景氣度有望維持高位,一季度開門紅或有較好表現,將構成重要催化。另一方面,資產端在新會計準則下對利潤影響明顯提升,權益市場回暖將帶來顯著業績改善,近期大量長債配置能夠穩定長期投資預期。前期資產端隱憂和負債端規範政策等壓制因素已充分釋放,重視底部反轉的高彈性配置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