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坤

首批A股上市銀行曬出2023年“成績單”。

截至2月6日,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8家上市銀行披露了2023年業績快報。其中,8家銀行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5家銀行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多家銀行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整體業績預喜,但也有挑戰——部分上市銀行去年營收出現負增長。對於2023年的上市銀行業績表現,業內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銀行利潤增長表現堅挺,展現了較強的韌性,但受淨息差持續收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走弱等因素影響,營業收入仍承受着不小的壓力。

“增利不增收” 業績預喜背後營收分化

從已披露的2023年上市銀行業績快報來看,8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均實現了同比增長,5家銀行營收實現同比增長。

其中,杭州銀行、齊魯銀行和青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實現雙位數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爲23.15%、18.02%和15.11%,長沙銀行、中信銀行、蘭州銀行、招商銀行、廈門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也超過6%;長沙銀行、齊魯銀行營收增速超8%。

但部分上市銀行業績“增利不增收”——淨利正增長,營業收入實現負增長。具體來看,2023年,廈門銀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84%,中信銀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60%,招商銀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4%。

對於業績“增利不增收”,銀行業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一些上市銀行2023年營業收入負增長,主要是受“淨息差持續收窄,金融資產收益下降”和“財富管理業務承壓,手續費及佣金收入走弱”兩大因素拖累。但它們同時控制營業支出,疊加信用減值損失回落,增厚了淨利潤水平。

淨息差持續收窄是反映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光大證券預測,2023年銀行業淨息差較前三季度收窄4個基點左右,收窄幅度略大於上年同期3個基點左右的水平,全年息差收窄幅度預計在25個基點左右,年末中樞降至1.68%附近。

申萬宏源證券預計,2023年上市銀行營收同比下滑0.7%,其中存量按揭利率下調影響將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營收表現。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營業收入繼續呈現“城農商行>國有行>股份行”的趨勢。展望2024年,預計受貸款重定價等因素影響,行業營收還將全面承壓。

穩紮穩打 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在面臨淨息差收窄等行業共性難題的背景下,2023年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持續優化,有7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下行。其中,廈門銀行和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最多,分別下降0.1個百分點和0.09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率呈下降趨勢,這既有銀行貸款投放快速增加導致分母擴大的因素,又有銀行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不良貸款催收、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等,降低了不良貸款餘額導致分子縮小的因素。”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告訴記者。

去年以來,多家銀行積極加強資產質量管控,提升風險防範和化解能力。“控制風險,就是減少成本。”一家城商行人士表示,該行2023年持續完善全面、全員、全流程的風險管理體系;在業務准入層面,實施統一授信政策;在風險識別層面,滾動開展行業研究;在業務審批層面,實行獨立授信審批。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近年來銀行營收利潤增速剪刀差持續擴大,本質源於上一輪不良暴露週期後銀行存量包袱逐步出清,信用成本趨於回落。其判斷,2024年銀行資產質量將保持平穩,但隨着地產、化債、零售消費類等風險影響擾動,不良生成率或有上行壓力。

2024年怎麼幹?多家銀行“劃工作重點”

在曬出2023年“成績單”的同時,有不少銀行披露了2024年經營工作重點,主要聚焦“穩定資產質量”和“優化金融資源供給”。

近日,農業銀行部署全年重點工作,強調確保資產質量穩定是“三穩”工作總要求的首要任務。具體來看,農業銀行表示,要精準穩慎化解房地產和地方債務風險,前瞻防範重點領域風險,運用新手段新模式做好普惠和農戶貸款風險防控。

記者獲悉,開年以來,已有銀行開展實質風險摸排,以便及時預防、化解相關風險。“現階段,中小微客羣抗風險能力相對偏弱。我們進行風險摸排後發現,相關業務以抵押方式爲主,整體風險可控。”華東一家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該行將進一步調整授信政策和審批策略,加強各項業務的跟蹤監測和檢查頻率,預計資產質量將繼續保持平穩態勢。

中國銀行表示,將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優化金融供給、提升服務質效;支持擴大有效需求,助力經濟穩健增長;發揮綜合化經營特色,積極構建協同順暢的高質量綜合服務體系。

平安銀行近期亦表示,堅持“零售做強、對公做精、同業做專”戰略方針不動搖,做到總行賦能、做實分行經營主體責任。光大銀行稱,將加大科技轉型力度,關注社區養老、醫療改革、助殘金融服務等特色領域,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