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冉學東

在投資市場上,30年期國債可謂最牛的投資品種,目前看明年也仍然是最確定的品種。

近期在資本市場的劇烈動盪之下,債券市場持續了一波牛市行情,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從1月19日的2.7580%加速下行,截至2月4日最新收益率點位已接近2.6030%,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在2月5日達到最高點的105.900%,當日漲幅達0.49%。

30年期國債相關ETF今年收益已超過4%,債券基金的發行也大熱,2023年末,債券型基金資產淨值規模爲90435.32億元,佔所有公募基金資產淨值規模的32.86%。

同時,從交易的層面來看,超長期債全品種的換手率也大幅攀升,30年國債月均日度換手率從2023年10月份的9.5%抬升至2024年1月的26%,由此看,此前超長債只是機構的配置品種,比如險資等,但是隨着長期牛市的財富效應,許多投機性交易資金進入,推動債市持續上漲。

可以簡單把2023年的行情分成兩個階段,3月到8月的持續上漲來自於保險配置資金帶動基金等交易資金的進入,2023年11月至今,隨着A股的大幅調整,許多從股市上撤出的資金也進入了債市,體現了典型的資本市場“蹺蹺板”行情。

去年一年,居民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居民風險偏好進一步降低,壽險產品成爲居民資產配置的一個重要選項,壽險保費收入大幅度增長,2023年人身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5%,其中,壽險業務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2.76萬億元,同比大增12.75%。

同時,由於保險資金的配置型需求,我國保險資金對於長久期的配置具有越來越高的需求,而長久期的產品比較稀缺,因此30年期國債一經推出,就受到保險資金的熱捧。

由於保險對於30年國債本身具有配置屬性,保險資金作爲配置型長期持有者,險資較少主動減持止盈30年國債。據國盛證券測算,僅在2023年7月和2024年1月時少量止盈,分別大約有50-60億元左右的淨減持,都在上月險資淨增持的20%上下。

由於我國處於利率總體持續下行的階段,此前保險資金的預設利率均在高位,而產品利率持續下行,面臨較高的“利差損”風險,這導致保險資金減持止盈行爲更爲收斂。

同時,銀行理財資金的配置也是債券市場的主力軍,2023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在一季度下降後逐季回升,截至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回升至26.80萬億元。雖較2023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在存續規模和產品數量方面均有所回升,但2023年末市場的存續規模仍未重回高峯時期,較2022年末較年初降低了3.1%。

2022年贖回潮和破淨潮之下,銀行理財市場遭遇了信任危機;2023年9月,債市再次⼩幅回調,理財產品收益率在波動中趨於下行,連續衝擊之下,銀行理財規模在今年年中首次被公募基金超越。

與此同時,2023年銀行存款三迎“降息潮”。2023年6月、9月和12月三次調降後,國有大行三年定存掛牌利率擊穿2%整數關口,降至1.95%,存款利率正式叩響“1時代”大門。債券、現金及銀行存款成爲銀行資產配置的大類資產中佔比最大的前兩類資產。而相較於2022年末,債券類資產佔比下降了5.1個百分點。可見,在債券投資方面,銀行理財並未充分享受到去年債券牛市帶來的紅利。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中國宏觀經濟仍然處於較高的下行壓力之下,今年初,各種宏觀數據顯示,儘管需求有所復甦,但仍然是弱復甦,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需求疲弱的形勢下,急需財政貨幣政策持續發力,貨幣的寬鬆是非常確定的。

同時從最重要的物價角度看,CPI已經連續三個月處於負值。財新傳媒近日對12家國內外機構的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對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爲-0.6%,低於前值0.3個百分點,預測區間爲-1.1%至-0.2%。其中僅3家機構預計CPI跌幅小於或持平於上月。

央行行長潘功勝在1月24日表示,從國內來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物價水平低位運行。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中,將強化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爲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要堅守貨幣政策目標,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因此市場普遍預計,在1月24日超預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2月中旬LPR將會繼續下行。

未來的貨幣寬鬆利率下行是相當確定的,因此超長期國債利率下行仍然是市場的一致預期,那麼30年期國債未來的走勢也是確定的。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