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監測是判斷不孕症治療效果的重要監測指標。

臨牀上的排卵監測方法一般有基礎體溫宮頸粘液評分血雌激素或孕激素測定血或尿LH峯值測定。

但這些方法不能監測優勢卵泡的數量、位置及發育過程,也不能準確提示卵泡成熟和卵泡破裂及排卵情況。

隨着科技的發展,超聲監測,其中經陰道超聲(TVS)監測卵泡生長發育、排卵及黃體形成成爲更受業內推崇的有效方法,也是臨牀診斷治療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TVS的優勢#

TVS是近20年來婦產科超聲應用的一項突破性的進展。由於其高分辨率的陰道探頭緊貼宮頸、穹隆,無需充盈膀胱,並且不受到腸腔氣體干擾和腹壁聲衰減的影響,因此聲像圖清晰,尤其以子宮內膜和卵巢的觀察更爲清晰,並且可以重複監測,安全可靠,準確率高;

另外,通過動態觀察卵泡超聲圖像的變化,能比較全面地監測卵泡的生長過程、成熟狀況、卵泡破裂排卵情況及異常的卵泡發育,結合其他輔助檢查,使醫生能及時瞭解治療週期卵泡生長發育信息,指導臨牀醫生合理用藥,指導性生活,有效提高受孕機會。

所以陰道B超被廣泛用於不孕症的排卵監測。

那麼陰道超聲可以通過監測哪些方面,來判斷排卵呢?

1 監測子宮內膜

隨着卵泡生長,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內膜也會不斷增厚。

卵泡早期的內膜較薄,厚度約3-6mm。排卵後隨着黃體的形成,在黃體酮的作用下子宮內膜發生分泌反應,內膜厚度繼續增加。

當卵泡達到成熟時,內膜厚度一般可達10-14mm。

2 監測卵巢大小

卵巢的大小和重量主要取決於卵泡的含量,並且個體差異較大。

在卵泡早期對卵巢體積和竇卵泡數量進行測定,並且越來越多的用於卵巢儲備能力和IVF超促排卵反應的評價。如卵巢體積過小,又無竇卵泡,則可能提示該患者無排卵。

在自然週期中,隨着優勢卵泡的形成並逐漸發育長大,使得一側卵巢體積增大。

在藥物誘發排卵週期中,由於促排卵藥物的應用,往往造成雙側卵巢內多個卵泡同時發育,雙側卵巢體積增大。

3 監測卵泡大小

觀察卵泡大小是排卵監測的主要指標。

測量卵泡時顯示卵泡最大切面後測量卵泡的長徑和與之垂直的橫徑,取其平均值。

始基卵泡和初級卵泡超聲無法監測,超聲能監測到直徑≥2mm的卵泡。

在月經週期3-5天,卵巢內可見圓形或橢圓形的無回聲區,即爲卵泡,直徑在2-7mm。

當卵泡直徑達10mm時成爲優勢卵泡。自然週期中一般僅有一側卵巢內有優勢卵泡存在。

優勢卵泡的生長速度約爲1-2mm/d,近排卵前的卵泡生長速度可達2-3mm/d,當卵泡直徑達18-20mm時成爲成熟卵泡,呈橢圓形或圓形,內爲無回聲區,邊界清楚,有一定張力,常突於卵巢表面。

什麼時候開始監測排卵?

自然週期排卵監測:

月經規律

月經週期28-30天者從月經來潮第8-10天開始第1次陰道B超監測;

月經不規律

月經不規律者,可從白帶增多開始監測,當優勢卵泡<10mm時,每3天監測1次;

直徑10-14mm時,每2天監測一次;

直徑≥15mm時每天監測1次,同時結合月經週期內膜厚度BBT宮頸粘液及尿LH半定量測定來預測排卵時間。

促排卵監測:

使用氯米芬促排卵月經第5天服藥每天50-100mg,共5天后進行監測卵泡。

ⅣF-COH中排卵監測Gn用藥5天后開始陰道B超監測排卵根據卵泡大小和子宮內膜厚度來調整用藥。當卵泡直徑≥16mm時,開始進行尿LH半定量試條測定。

排卵後的超聲徵象

排卵爲瞬間現象,2-3秒內即可完成,很難直接觀察到。所以,通常通過一些徵象來判斷是否排卵。

卵泡消失

成熟卵泡消失最爲多見,原成熟卵泡所在部位無任何卵泡徵象。

卵泡縮小

原成熟卵泡直徑明顯縮小,形態不整,其內部仍可見低、小點狀回聲,透聲差,囊壁變厚,邊界模糊,發生率在50%以上。

血體形成

血體形成。 卵泡位置由充滿光點回聲的囊性結構代替,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

子宮直腸凹積液

子宮直腸凹積液約40%。排卵後由於卵泡液的流出,可出現子宮直腸陷凹少量積液區,深爲4—6mm。

子宮內膜呈分泌期反應

子宮內膜呈分泌期反應,B超上呈現爲高回聲,分型轉變爲C型內膜。

所以,相比其他方法,陰道超聲纔是監測卵泡的最好幫手。尤其是對於月經不規律的姐妹,想要提高受孕率,更建議在監測卵泡的情況下,判斷同房時間。

昆明送子鳥醫院多年致力於多囊卵巢綜合症、高泌乳素血癥、月經不調、卵巢早衰、排卵障礙及無排卵綜合症等內分泌疑難病症的診斷和治療和精索靜脈曲張、感染等病因引起的無精、少精、弱精的引起的男性不育症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在專家組領導帶領之下,衆位專業醫生形成了多學科的技術團隊,爲患者提供優化、經濟的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