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銳評|是loong還是dragon?“龍”怎麼譯不是小問題)

甲辰龍年即將到來,不僅國人翹首以盼,許多海外人士也樂在其中。很多人注意到,在一些英語表述中,“龍”不再被翻譯爲dragon,而是loong。這裏頭,有什麼門道?

其實,至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國內學者指出龍和dragon不宜互譯。原因很簡單,中華文化中的龍和西方語境中的dragon,有着顯著差異。中國龍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主要負責保佑一方風調雨順,承載着勇敢奮進、活力無窮、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

相比之下,西方龍是海洋文明的產物,常在地中海東部、古希臘等地出沒,興風作浪、噴火食人,大多被視作邪惡的象徵。在《龍之心》《梅林傳奇》《權力的遊戲》等西方影視作品中,都有這樣的形象塑造。當我們以“龍的傳人”自居並對外宣傳時,不瞭解中華文化的人很可能產生誤解。

銳評|是loong還是dragon?“龍”怎麼譯不是小問題

圖爲《霍比特人2》中的龍

是否應當改一改龍的翻譯?目前來看,爭議尚未達成共識。有觀點認爲,將龍譯爲dragon的最早確定者是清朝時來華的傳教士馬禮遜。幾百年過去了,特別是隨着中西方互動的增多,西方人早已知道中國龍不等於西方龍,西方文藝作品中也有龍的正面形象出現,再改翻譯反而讓人迷惑。

但也有大量反對聲音,認爲對於龍這樣承載重要文化含義的名詞,有必要重新考量翻譯問題。於是,Chinese dragon、loong等新譯法開始陸續出現。比如,2024央視春晚吉祥物“龍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 Chenchen”;CGTN在報道“新春龍舞挑戰賽”活動時,把“龍年”譯爲“Loong Year”,把“龍舞”譯爲“Loong Dance”。

究竟如何翻譯更好,我們期待專業人士的深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爭論背後的議題非常重要——中國如何跨越文化差異,傳遞可信、可愛、可敬的樣子。

回望漫漫歲月,從“遊記漢學”到“專業漢學”,中國的形象在外國人的眼裏逐漸清晰。但必須看到,這種形象建構伴隨的時代背景,是西方國家的不斷崛起與中國的不斷衰落,很多西方人看待中國的目光、翻譯中國的文化,帶着一種對異域文化居高臨下的審視。比如近代史上,別人就把我們表述成“黃禍”“東亞病夫”。這樣的基底之上,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及中國人形象的認知偏差甚大。

銳評|是loong還是dragon?“龍”怎麼譯不是小問題

2月8日,遊客在西溪溼地拍攝龍年花燈 圖/新華社

今天的中國已是國際社會無法忽視的存在,解碼中國成爲西方的一種剛需。與此同時,一些政客和媒體放不下傲慢與偏見,仍然熱衷於污衊中國。各種心態的雜糅,讓中國形象呈現出多面性,反而讓西方民衆霧裏看花。

再從我們自身的需求來看,良好的國家形象是大國實力的重要一環,在解決了“捱打”“捱餓”問題後,強起來的中國必須解決“捱罵”的問題,主動進行自我宣介。可以說,多重因素都在倒逼今天的中國跨文化講好自己的故事。翻譯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逐字逐句的硬譯,而更是一種跨文化的主動表達和重構。

讓世界讀懂今天的中國,需要宏大敘事,也離不開很多個性化、情感化的微觀表達。“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哪個更準確,“Jingju”和“Peking Opera”哪個更妥帖,諸如此類的問題,絕非沒事找事,實則關乎潛移默化的形象認知。期待這場譯龍問題的討論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思考。

相關新聞

熱搜第一!中國龍翻譯成“Loong”?網友吵起來了

龍年到來,龍字的英文翻譯引發關注,衝上熱搜。

銳評|是loong還是dragon?“龍”怎麼譯不是小問題

圖爲熱搜截圖

甲辰龍年到,很多網友曬出龍年活動照片,據新華社報道,很多“龍”不再翻譯爲dragon,而是loong。

loong典出何處?dragon不能用了?“龍”究竟應該怎麼翻譯?

“loong”從哪裏來?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彭萍教授介紹,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什曼在自己的著作裏提到了中國的龍,當時的注音用的就是“loong”,但他後面解釋的時候依然使用了“dragon”這個詞。

彭萍教授介紹,在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裏就有dragon這個詞,從外形上觀察,馬可·波羅認爲中國建築上的龍和西方的dragon這個詞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後來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出了史上第一部《華英字典》,裏面就將龍譯爲了dragon。這部《華英字典》的影響非常深遠,dragon這個詞一直延續了下來。

銳評|是loong還是dragon?“龍”怎麼譯不是小問題

圖爲《華英字典》中龍的翻譯截圖

“dragon”和“龍”含義相同嗎?

“中國的龍更友好和善。”

“西方的龍是一個巨型魔怪。”

“在中國,龍的形象非常正面,是一種幫助人類的動物,是尊貴的。”

“在西方,我們的龍形象幾乎都是負面的,非常糟糕,是殘暴的野獸。”

幾位對中國文化比較瞭解的西方學者這麼區分“dragon”和“龍”的內涵。總結來說:西方龍:口吐烈焰+巨翅長鱗+烈性如火,形象負面。中國龍:馬頭+鷹爪+魚鱗+鹿角+蛇身+沒有翅膀,代表好運吉祥。

2005年11月,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評選結果公開,原來呼聲最高的龍落選,“譯龍問題”進入公衆視野。這裏面就存在“龍”與“dragon”在國際傳播上的誤解,如果某天遇到龍,又不想冒犯它,最好還是叫它的中文名字the loong,而不是西方名字dragon。同樣,中國人是loong的傳人,而不是dragon的傳人。

網友:這個翻譯好!

銳評|是loong還是dragon?“龍”怎麼譯不是小問題

銳評|是loong還是dragon?“龍”怎麼譯不是小問題

圖爲網友評論截圖

不過也有觀點認爲,我們不必改譯龍,而應該去改變外國人對“Dragon”一詞的理解。

學術界未有定論

學術領域關於“龍”的翻譯爭議,其實已經討論數十年。

支持把“龍”譯爲“Loong”的學者舉例佐證,中國傳統的“賽龍舟”如果翻譯爲“dragon boat racing”,此處的“dragon”容易被曲解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的形象。因此不妨音譯爲“loong”,那麼,“賽龍舟”則可對應翻譯成“loong boat racing”,似能更好地表達這項傳統體育活動的文化內涵。

成都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博士蔣雨(化名)表示,把龍譯爲“Dragon”還是“Loong”取決於所處的語境,“其實隨着中西文化的廣泛交流,外國人也漸漸明白了龍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一些海外讀者已經知道中國龍不同於西方的龍。”

他同時稱,在翻譯時如果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侷限,不得不捨棄原文的字面意義,讓表達更符合文化內涵,從意譯角度講,龍譯作“Loong”也是可以的。“隨着全球交流的進一步增進,相信‘Loong’在外國人的腦海中會慢慢形成概念的,更多類似中國龍詞彙的英文翻譯也會逐漸改進並更妥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