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與“獅羣”雙向奔赴感動全網,舞獅隊:加入我們

誰是這個春節假期最火的小女孩?

來自廣東揭陽的林熙悅絕對是候選人之一。大年初一早上,7歲的小悅悅在自家店門口的路邊練習舞獅,恰好當地一支專業舞獅表演隊路過,隊員們爲她敲鑼擂鼓助威。

小悅悅一招一式,童真裏透着專業,舞獅隊的助威,剛勁裏帶着溫柔——路人拍攝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一經發布,火遍全網。

林熙悅的爸爸林凱榮說,小悅悅從4歲多就開始練習舞獅,平時很喜歡看專業的獅隊舞獅,看完回到家就會模仿他們的動作。

爲小悅悅助威的孫振高舞獅隊是揭陽市非常活躍的一支獅隊,在揭陽各大活動及節日慶典中常有他們的身影。

正如網友的評論——“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一聲哨子響,千百棍棒敲——已經在兔年春節火出圈的潮汕英歌舞,龍年春節熱度不減。

這次,“中華戰舞”更是火到了大洋彼岸。大年初一,來自廣東普寧的英歌舞團在擁有兩百年曆史的倫敦伯靈頓拱廊街演出,慶祝中國農曆新年。

在潮汕地區,許多英歌表演隊全靠年輕愛好者在業餘時間組織。此次赴英國倫敦表演的普寧南山英歌隊成立於1945年,靠着一代代年輕人的傳承,走過了將近80個年頭。

而英歌舞的大本營,更是熱鬧非凡。大年初五,在汕頭市潮陽區,一場英歌舞展演巡遊活動引得萬人空巷。

在觀衆的簇擁下,一支支英歌隊沿着道路行進,蔚爲壯觀,臉塗油彩扮成英雄好漢的隊員們邊走邊舞、翻飛跳躍,大開大合間,鼓槌聲、踏步聲、吶喊聲,排山倒海,氣衝雲霄。

在這其中,西門女子英歌隊十分搶眼。不同於男子英歌舞的豪邁粗獷,女子英歌舞多取材於花木蘭從軍或穆桂英掛帥的故事,紅綠衣襬交錯、舞姿輕盈靈動,又美又颯。

7歲的雙胞胎姐妹林雅瑩、林雅涵在隊伍中格外顯眼。她們告訴記者,自己對英歌舞很感興趣,已經學習了半年時間,希望更多的小朋友都來學習英歌舞,弘揚潮汕文化。

每一次爆火,看似偶然,又藏着某種必然。

舞獅和英歌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足以讓人如癡如醉。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賀桂梅曾在訪談中說,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社會文化心理一個最爲顯著的變化,是人們越來越能坦然地迴歸、認同甚至是鄉愁式地迷戀中國傳統文化。

舞獅和英歌都有鮮明的運動屬性和熾熱的體育內核。在黃飛鴻故里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醒獅從喜慶歡樂的傳統民俗活動,變成喜聞樂見的羣衆體育項目,甚至發展成爲緊張激烈的現代競技比賽。

在嶺南大地,無論是舞獅隊還是英歌隊,更多由民間自發組織,寄託着鄉情鄉愁。潮汕地區很多英歌隊,一些村理事會、鄉賢、村民會贊助服裝、道具、飲食、路費,但僅用於維持訓練演出,隊員不領工資,都是義務付出。

舞獅和英歌也正在創新與突破中傳承。在短視頻時代,傳統文化“破圈”可能就在拇指擺動的一瞬間,如今,許多舞獅隊和英歌隊開通了短視頻號,不少還有專人甚至團隊負責打理。

傳統體育的爆火,也許正發源於文化認同,磨礪於體育精神,寄託於鄉情鄉愁,傳承於創新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