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期間,2月16日,現代牧業(HK01117)發佈2023年業績預警公告,其截至2023年12月31日預計取得淨利潤約人民幣1.6億-2億元,同比減少約66%-72%。

而在2019年至2022年的4年間,現代牧業的淨利潤分別爲3.4億元、7.7億元、10.1億元、5.6億元——以此對比,2023年現代牧業的淨利潤達到5年來最低。

對於淨利潤大幅度下滑的原因,現代牧業表示,主要受2023年乳牛公平值變動減乳牛銷售成本產生的虧損增加、原料奶業務毛利率下降及毛利額減少等因素所致。

縱向對比現代牧業2023年業績表現走向,2023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現代牧業上半年營收66.3億元,同比增長17.8%,淨利潤2.2億元,同比降低59%。這意味着,下半年現代牧業不僅沒賺錢,淨利潤還微虧0.6億至0.2億元。

擁有生物資產的牧業企業普遍在過去一年遭遇虧損,明治中國、元氣森林等企業參股的澳亞集團(HK02425)發佈最新業績預警公告顯示,其預2023年度將取得綜合虧損淨額約人民幣4.5億元至5億元,而2022度的純利約爲1.58億元。

預期虧損的原因與現代牧業類似:來自生物資產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變動的虧損(重估虧損)將介於約6.4億元至7億元,重估虧損主要歸因於過往12個月期間的原料奶售價下降及飼料成本增加。此外還包括中國原料奶及肉牛的需求弱於預期且銷售價格較低的原因,2023年度,集團原料奶及肉牛的平均售價較2022年分別下降約8.2%及7.6%,導致毛利率下降。

而與現代牧業規模相當的優然牧業(HK09858)則在2023年上半年就已經開始出現淨利潤虧損的情況。2023年上半年,優然牧業淨利潤虧損9.9億元,與2022年同期的2.2億相比急轉直下。原因是由於新牧場投產、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原料奶銷售成本猛增了25%。

雪上加霜的是,成本大幅上升的同時,原料奶的銷售價格去年一年處於偏低的下行區間。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10個主產省原料奶銷售均價爲3.66元/公斤,同比下降11.2%;2023年全年均價爲3.83元/公斤,同比下降7.9%。

現代牧業在盈利預警中稱,本年度來自原料奶總銷量的增長無法完全抵消毛利率下降所帶來的影響,導致原料奶業務毛利額較2022年減少7%-10%。

不止是原料奶的毛利被壓縮,這一現象也傳導到下游企業。通過財報數據,蒙牛、新乳業等大型乳企在2022年時毛利率已經達到最近5年的最低值。

現代牧業自身也加大了新的牛奶產品的上新力度,在現代牧業自有品牌“三隻小牛”小程序中,現代牧業新增了“睡前30分鐘”、“0乳糖軟牛奶”、“每日醇茶”等新品,並通過與天貓、京東平臺的超市促銷合作以擴大銷量。

但銷售終端牛奶產品的價格戰隨處可見。

界面新聞自一家永輝超市看到,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的牛奶價格戰非常激烈,他們還結合線下零售商,通過讓消費者參與線上渠道的補貼,例如伊利金典有機純牛奶通過美團上的永輝超市入口下單後,最低可以做到38元一提。

爲了尋求出路,乳企開始有意識加大與茶飲企業的合作力度。

去年5月,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在投資者大會上披露,旗下高端乳品品牌朝日唯品牛奶2023年預計可以達到10億的規模。界面新聞自朝日唯品的相關人員處瞭解,該產品在上海的連鎖、獨立咖啡店的供應量在5億元以上,隨着咖啡市場進一步崛起,朝日唯品的增長超過預期。

而君樂寶乳業則直接選擇戰略入股茉酸奶品牌,通過持有後者30%股份來加強與對方原料供應的綁定,同時展開更多產品方面的深度協作。

在成本端,豆粕和玉米價格的回落在近期也讓牧業公司有了轉圜之地。

據監測平臺choice的數據顯示,豆粕在去年8月底創下年內高點的5082元/噸後一路下滑,創下最近兩年新低,到1月底已經跌至3500元/噸。玉米原料則從9月初開始也隨豆粕開啓下跌模式,目前也已經創下最近三年的低點。這或許給包括奶牛養殖在內的整個養殖行業帶來成本上的下降。

此外,現代牧業稱,集團在做好原料奶主業的同時,持續開拓飼料業務、數智平臺及草業等新業務,新業務預計收入約人民幣33億元,同比增長約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