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今年以來,A股回購熱情持續高漲。A股龍年開市首日(2月19日),就有18家上市公司發佈集中競價回購預案或提議(以下統稱“回購計劃”)。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2月19日,638家A股公司發佈643單回購計劃,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爲739.7億元。去年全年,A股發佈726單回購計劃,今年發佈的回購計劃數量已達去年全年的88.57%,接近九成。

市場人士認爲,在監管部門的鼓勵和支持下,今年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規模將顯著擴大,其中,央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回購有望呈現出亮點。

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漲

從回購金額來看,今年以來,大額回購頻現。上述643單回購計劃中,286單回購金額上限超過(含)1億元,佔比超過四成,10家公司回購金額上限超過10億元,其中,九安醫療、凱萊英、韋爾股份均推出了最高12億元的回購計劃,暫居榜首。

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漲的背後,有政策的支持,也有監管部門的鼓勵。在近期股市下跌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積極出手,主動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

2023年12月15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以下簡稱“回購新規”),提高回購便利度,在降低“護盤式回購”條件方面,新規將回購觸發條件“連續20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格跌幅累計達到30%”調整爲“累計達到20%”,並新增“股票收盤價格低於最近一年最高收盤價格50%”的觸發條件。此外,新規取消了禁止回購窗口期的規定;適度放寬上市公司回購條件,由“上市滿一年”調整爲“上市滿六個月”等。

新規落地後效果持續顯現。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月份以來,約20家上市公司在回購計劃中提及“連續二十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格跌幅累計達到20%”,10家公司提及“公司當前股價目前已低於最近一年股票最高收盤價格的50%”。

“政策鼓勵是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漲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銀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回購新規通過提升回購便利性、完善回購約束機制,有效遏制“忽悠式回購”,營造了一個更加明確和友好的政策環境,促進上市公司利用股份回購這一工具來優化其股權結構,從而增強公司價值和股東的長期回報。

其次,今年1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此後,A股市場中超300家公司發佈“提質增效重回報”或“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回購便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

在年內發佈回購計劃的638家公司中,183家公司表示,回購是爲落實“提質增效重回報”或“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

最後,在股價大幅下跌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認爲股價已經偏離了公司基本面,爲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公司股票價格合理迴歸內在價值,上市公司集中發起回購,進行“護盤”。

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5日的6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跌幅超過7%。2月份以來至2月19日,上市公司累計發佈回購計劃513單,佔年內發佈的回購計劃比例接近八成。其中,2月6日和7日,A股公司發佈的回購計劃均超百單。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投資角度而言,一些上市公司估值處於中位線下方,安全性較高、長期投資吸引力較強。上市公司主動加強回購,有利於提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

“回購式註銷”增多

從回購目的來看,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的依舊最多,佔比超過六成。另外,回購股份用於註銷的明顯增多,佔比約10%,遠超往年。

回購股份用於註銷,會使公司總股本下降,在公司整體價值不變的情況下,每股內含資產價值和收益增加,直接回報投資者的效果更爲明顯。

此外,監管部門也鼓勵上市公司多采用回購註銷。1月24日,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力推進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註銷、加大分紅等方式,更好回報投資者。

在楊超看來,回購股份用於註銷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從而有助於提升公司的股價,實現股東價值的增長。

“當前A股市場中衆多基本面健康的上市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通過回購股份並註銷的方式,不僅可以糾正市場對其價值的誤判,還可以向市場發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增長和盈利前景充滿信心的強烈信號。這種信號能夠顯著提振投資者信心,促使股價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楊超表示。

近日,還有多家公司將回購股份的用途變更爲註銷。例如,恩捷股份於2月3日發佈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不低於1億元(含)且不超過2億元(含),以不超過77.11元/股(含)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的股份用於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2月19日,公司再次發佈公告,稱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擬變更經此前宣佈的2024年回購股份用途,由原方案“用於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變更爲“用於註銷並減少公司註冊資本”。公司表示,回購股份註銷後,有利於增厚每股收益,切實提高股東的投資回報,增強投資者信心。

今年回購規模將顯著增長

從回購實施角度來看,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公司已經耗資357.64億元實施回購,同比增長331.46%。

楊超認爲,基於回購規則的優化和監管部門的鼓勵引導,預計今年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的規模將顯著擴大。在今年資本市場穩定性和流動性得到保障的背景下,預計更多上市公司將採取積極主動的回購策略,不僅爲了提升股價、增強股東價值,也作爲展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的一種方式。

今年1月份,國務院國資委表示,2024年將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覈。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市值管理是國企改革的重要一環,實現路徑聚焦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預計未來短期內,央企分紅回購力度或將加強。

楊超認爲,考慮到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新舊動能轉換引發的產業升級,特別是在新能源、半導體、生物科技等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可能會通過回購股份來凸顯其成長潛力和市場競爭力。這種策略不僅有助於提升公司品牌和市場地位,也能夠吸引長期投資者,特別是那些注重企業內在價值和未來成長性的投資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