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陸續有房地產行業的救市政策出臺,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決心,處於低估中的地產股和物業股應該有希望迎來利好,尤其是物業股。如果是母公司或者大股東能安全經過此次行業深度調整,與物業公司關係明晰,加上自身盈利能力真實,那麼這樣的物業股值得觀察。

本刊特約林松立/

過去兩年中國股票表現最好的,如果說是中概股的新東方和好未來,恐怕沒有太多投資人相信。如果知道這兩隻股票的股價從底部起來,已經上漲翻了大約10倍,估計都要一臉茫然。畢竟,K12教培行業近幾年是被嚴格監管和限制的。

著名的Baupost基金的總裁塞思·卡拉曼,近期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他們基金從來沒買過中國的股票,但是關注到這次中概股暴跌後,他們透露說買了一隻跌了90%多的股票。我查看了他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發現這隻股票就是新東方。到目前爲止卡拉曼的基金通過這筆投資盈利大約10倍左右。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一書,恐怕投資者都有耳聞,但真讀完全書的可能沒幾個。

《證券投資》扉頁上是引用了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詩句: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備受青睞者,將來卻可能日漸衰朽。用這來概括股票市場的一些個股的離奇走勢,真是絕妙得很。

物業股遇利好

除了K12教培行業以外,這幾年市場中下跌得最慘的就是地產開發和物業股了。但最近陸續有房地產行業的救市政策出臺,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決心,地產股和物業股應該比較有希望迎來利好,尤其是物業股。如果某些物業股未來複制兩年前的新東方和好未來的市場走向,真不奇怪。

比如,住建部再次強調,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調整房地產政策。很快,廣州市立即出臺解除限購政策:120平米以上的住房,不限購;而廣州居民,只要把房子或出租或掛牌,均不計算套數里面,也即等於完全放開了。住建部這個政策是明顯鼓勵各地政府根據自己的區域情況,出臺各種地方性政策以提振新房銷售。

再還有,經營性物業貸款新規,對房企而言,通過經營性物業貸盤活存量資產、置換存量債務,一方面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以時間換空間降低短期償債壓力。另一方面,也可減輕房企爲償債將優質資產折價出售的壓力,緩解房企斷臂求生導致資不抵債的風險,爲後續行業復甦保留有生力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思考物業股的選股思路,總結如下。第一,母公司,或者大股東,能扛得過這次極其深度的調整。大股東或者母公司如果倒閉的話,那麼對其物業子公司,衝擊應該是相當大的,比如賬上的應收款,可能就得清零——清零還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無休止的不斷開關係,會拖累市場給它的估值。

第二是物業公司的資產盈利能力是較爲真實的,或者說水分已經擠得差不多了。光體現爲賬上的收入還不夠,現金流要匹配得上。

第三是物業公司跟大股東或者母公司,關係已經比較明確,或者有“一刀兩斷”的決心和魄力。

第四,如果該物業個股因爲下跌,市值不滿足條件,而被剔除出了港股通,或者被剔除出一些指數的成分股,那就更加理想。因爲當被剔除出某些指數時,持有的基金因其不滿足規定,而被迫拋售;被剔除出港股通也是類似,南向資金只能賣出不能買入,這勢必會加重扭曲價格。

可觀望的標的

翻查了一遍物業股,篩選出四隻個股,分別是雅生活服務、金茂服務、新城悅服務寶龍商業。以下逐一詳解。

雅生活服務,股價從最高點40多港元算起,跌幅高達跌幅93%。目前市值大約是42億港元。雅生活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是76億元,淨利潤是8.39億元,全年推測大約19億元。PE大約是2.4倍。這個表面的PE值,反映了市場一定是在擔心什麼。

一個是現金。2023年上半年賬面現金有37億元。其中一部分在報表中體現爲信託,市場懷疑應該就是給雅居樂地產的信託;其他剩餘的現金,雖然截至在2023630日還體現爲賬上的現金,市場也擔心這部分已被母公司挪用。

從現金流來看,2023年上半年是淨流入1.7億元,2022年同期是淨流出14億元。相比較8億多元的淨利潤,說明賺到的錢,絕大部分都是應收款。關鍵是雅生活的第三方物業管理佔比不低,那又是怎麼回事呢?第三方的營業收入大部分無法收取?資產可以是假的,但負債是如假包換,一分錢的債務,都無法逃廢,只要公司還繼續運營下去的話。

然而,這些還都不是特別大的問題。因爲就算所有的應收賬款,都變成壞賬直接註銷掉,但盈利資產還在的話,未來每年能賺取19億元的物業資產,估值也不會低於10倍的。

公司的業務,主要有幾塊。一塊是從母公司雅居樂地產開發承接過來的物業管理,這一塊佔比已經很低,雅居樂每年大約還能銷售兩三百億元的新房。第二塊是第三方業務。這一塊業務競爭激烈,利潤越來越薄,雖然還能賺點錢,但絕無可能達到以前的毛利率水平。第三塊是城市服務。未來大部分的城市服務業務都會承包給物業公司管理,一是質量更好,二是政府反而減少了支出。第四塊業務是商業服務,比如醫院、學校和工業園區這類,但後兩塊業務暫時還成不了應收的主力,而且增速是個位數。

不利的因素是業主和非業主增值服務,這一塊,總是令市場琢磨不透,比較擔心。還有就是它的管理層,令人不能完全信任。比如最近一次的中期分紅。管理層一方面保證現金還在賬上,一方面卻在最後推出了分紅每股0.025元的方案。

金茂服務其實最爲簡單。母公司也是大股東中國金茂控股,雖然2023年銷售金額略微下降,但依然保持着較大的銷售規模,而且未來暫不存在持續經營問題。但金茂服務股價也是一路下跌,當然,母公司股價也是如此,甚至因此被剔除出了MSCI指數,從而加重了拋售,導致股價更大的下跌。

金茂服務融資來的現金都還在賬上,2023年中報顯示目前現金約10億元,幾乎沒有有息負債。

金茂管理層積極進取的地方體現在併購方面。憑藉着國企的優勢,20226月份以4.5億元價格收購了首置物業。2024年開年,又以3.24億元價格收購了潤物嘉業。兩個項目的利潤率回報只能算中規中矩,但在目前的市況下,也還算不錯。不積極進取的地方是,管理層面對股價的下跌,並未在回購和未來分紅的方案上有所作爲。

公司2022年的現金分紅是每股0.17元,目前股價是1.6港元。如果2023年的年度分紅,能維持在上一年的水平,那麼股息率已經超過了12%,這對於物業股來說,是相當大的支撐,但管理層在未來分紅上未作任何的表態。因此,如果公司分紅能維持在之前的比例,那麼目前價位,安全邊際不但很高,而且空間很大。

金茂服務的業務,由於得到大股東中化集團的支持,所以大股東會把自己的一些比如園區管理物業給予金茂服務來管理。中國金茂每年還要交樓十幾萬套,也會交予金茂服務來管理。同時,金茂服務來自金茂開發的樓盤,物業費單價較高。近幾年的金茂府樓盤逐年建成交付給業主,平均單價達到了3.9元,差不多全國最高了。

金茂服務管理層一直稱未來幾年將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速,但2023年上半年在營業收入從10.9億元同比增長到13.5億元的前提下,淨利潤反而從1.7億元下降到1.5億元。原本在行業低迷時,業內各個公司都有可能趁機擠水分,加上金茂服務管理層還有變動,所以更有動力擠水分。但公司全年淨利潤超過3億元是概率很高的。未來在這個基礎上,小幅增長也是很確定的。目前市值僅約15億元,大約5倍不到的PE。金茂服務還有一個有趣的潛在優點是,其他一些物業股擔憂被剔除出港股通,而金茂服務未來不排除由於股價上漲,而進入港股通。

近期新出臺的經營性貸款新規,好像是專門爲新城悅服務度身定做似的,因爲其大股東新城控股持有大量的購物中心的商業資產,而其中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沒有用於抵押貸款。新城控股由於前幾年風波,提早經歷一次債務衝擊,所以這次行業的巨大調整,反而對它衝擊沒那麼大。在新的政策加持下,新城控股能度過這次調整,應該是概率很高的,那麼它的物業管理公司,很大可能是安全着陸。

新城悅市值現在不到23億港元,距離高點下跌了90%2023年上半年淨利潤2.94億元,估計全年近6億元。

資產方面,歸母股東權益27.4億元,淨現金20億元。其中商譽及無形資產9億多元,應收款也超過27億元,增加較快。如果控股股東不能順利緩轉生存,那麼這些應收款雖然能通過類似車位和房子抵扣來收回不少,但始終是一個風險。考慮到這些,其淨資產最後值幾億元,也是可能的。

買公司,其實是買資產的盈利能力。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還在,一年還能盈利六七億元,那麼目前20億元出頭的市值,是有着較高的安全邊際的。可以參考天立教育的做法,一次性把小學和初中的資產從中剝離出去——等於是直接歸零,一刀兩斷,不拖泥帶水。

新城悅服務有一個很不利的地方,如果在目前的市值下,有可以被剔除出港股通,這或許將造成了股價短暫大跌,那麼安全邊際反而又高很多。但是,從公司投關處瞭解到最新的信息是,截至日前,平均市值還滿足港股通條件,所以未來最近一期的調整,公司不會被剔除出港股通。

從財報來看,寶龍商業作爲商業物管第一股在港股上市,輕資產運營,妥妥的現金奶牛。幾乎無負債、無存貨,現金有35億元,純靠商業服務來賺錢。公司的業務基本上來自大股東寶龍地產開發的寶龍商業城。其中有不少位於三四線城市,生意一般,這也是隱患,時間拖久了,恐怕出租率和租金都要大幅度地下跌;當然,也有不少寶龍商業城是不錯的。它最大的看點就是無負債,而手上卻有大把的現金,價值嚴重低估。但不好的一面是,它可以算是格雷厄姆眼中的“菸蒂股”,而由於港股的流通性很差,且固有的不利特點,港股中的菸蒂股,必須持謹慎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