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硅星人Pro

繼微軟、谷歌、Meta公佈業績後,今天凌晨,所有目光聚集到英偉達的2024財年第四季度財報上。

市場的期待程度超高,一是因爲上週英偉達市值一度衝破1.8萬億美元,超越亞馬遜谷歌,成爲僅次於微軟和蘋果的美股市值第三大企業。二是處在AI風暴核心的英偉達已成爲納斯達克科技股的強勁引領,被高盛稱爲“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摩根士丹利也認爲這份財報會成爲左右美股走勢的波動性事件。

比起微軟、谷歌這些需要時間驗證AI技術帶來實際收益的公司,英偉達的業績能更直觀反映如今生成式工智能賽場的競爭勢頭,投資者們甚至沒留下任何容錯餘地,等待這份“必須”大超預期的成績單。

而黃教主也果然不負衆望,在當日美股盤後第N次報告了“井噴”式業務增長,各項關鍵數據又雙叒叕創紀錄了。

英偉達業績開花:只是太強    

英偉達Q4的總營收達到221億美元,遠高於206億美元華爾街預期,比上季度增長22%,同比增長265%。淨利潤122.9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1億美元相比飆升769%。調整後每股收益5.15美元,高於LSEG預測的4.64美元。

整個2024財年收入增長126%,達到歷史性的609億美元,全年淨利潤297億美元。

英偉達股價在過去一年增長252%,今年迄今已上漲50%,憑藉一己之力貢獻了納斯達克100指數三分之一的漲幅。

儘管昨天許多金融機構提示出現倉位警告信號,引發公司股價大跳水,今天Q4財報一出美股盤後還是大漲7%,告訴你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網友們也從這樣:    

變成了這樣:    

St. James’s Place首席投資官Justin Onuekwusi把英偉達業績比作全球週期的晴雨表,感嘆 “股票市場已經集中到了一家公司就可能產生宏觀效應的程度” 。

而對於身處這場人工智能革命的每個人來說,此次英偉達超預期的業績表現更像是對AI技術持續發展的鼓舞和提振——最強的芯片依舊供不應求,更多公司在前進,蓬勃的市場迫切需要更多燃料。

數據中心再破紀錄

英偉達CEO黃仁勳表示,加速計算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經達到引爆點。

四季度公司收入冠軍數據中心將184億美元攬入懷中,比上一季度增長27%,同比翻超4倍。部門全年收入提升217%,達到破紀錄的475億美元。

據外媒稱,作爲大語言模型訓練的黃金標準,英偉達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的總份額預計最高已達90%,意味着競爭對手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追趕。僅Meta一家就稱今年年底前會購入35萬張H100,暗示將向英偉達芯片狂砸近 90 億美元鉅額投資——公司每產生一美元的芯片銷售額,就能擠出更多的利潤。    

在財報發佈前,英偉達還向外界遞出三個“胡蘿蔔”:

其中最新鮮的就是昨天夜間宣佈與谷歌合作推出的大語言模型Gemma。它基於與Gemini相同的技術構建,完全公開可商用。Gemma在英偉達的數據中心和RTX AI PC平臺上進行了優化,在多項基準測試上都超越了Llama2、Mistral 7b等主流開放模型。被視爲Google在英偉達加持下加入開源戰局的關鍵動作。

上週,英偉達也邁出“自家版本ChatGPT”的第一步:面向 GeForce RTX 30 系列和 40 系列顯卡用戶推出本地部署的定製AI聊天機器人Chat With RTX ,讓用戶可以在全程無聯網的情況下與英偉達顯卡聊天。

Chat With RTX支持包括文本、pdf、doc和 .xml 在內的多種文件格式,利用 RTX GPU 上的 Nvidia Tensor core 來加快查詢速度。用戶可以輕鬆地將桌面端上的資料當成數據集,連接到 Mistral 或 Llama 2 等開源大型語言模型,獲取帶有上下文的答案。

雖然Chat with RTX 還是一個初代產品,暫時不適合於生產,實測中也被詬病得不輕,但如同 Sam Altman計劃帶領OpenAI進軍7萬億芯片產業一樣,黃教主領導英偉達開闢本地AI戰場,將官方硬件資源和AI調用一鍵打包,是實力宣誓,也昭示着公司又多了一條新的賺錢路徑。    

另外,英偉達昨天也重磅宣告了五年來首次迴歸線下,即將於3月18日召開的GTC 2024大會。這個爲期4天,被英偉達自稱爲「The #1 AI Conference for Developers」的開發者大會包含900 多場演講和20 多場技術講座,黃仁勳將在主題演講上發佈公司重要技術進展。

知情人士稱他可能會釋出更多有關B100的新細節。作爲英偉達擬推出的下一代AI芯片,B100的推理速度據稱要比H100快3倍。分析師認爲B100的定價將比H100至少高出10%-30%,需求可能會持續到至少2025年中後期。

另一個吊人胃口的新聞是由黃教主親自主持的小組環節,大模型開山鉅作「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論文的全部八位作者將悉數到場,深入討論生成式AI。這個陣容可謂極度吸睛了,英偉達真的會玩。

英偉達還能立於不敗多久

不過,關於英偉達面臨挑戰的狀況也是老生常談了。除了老對手AMD,Meta、亞馬遜、Alphabet都在開發自己的AI芯片,並且OpenAI建造半導體帝國的勁頭勢不可擋。同時,試圖彎道超車撼動英偉達芯片王座的公司也不在少數。

例如最近剛刷爆網絡的Groq LPU,這家公司更是“喊話”英偉達,稱在執行大模型推理任務中LPU可以取代GPU,速度提升約20倍。

不過一個現實情況是,不論是巨頭們的自研芯片還是Groq都更加專業化,目的性更爲明確,或是需要“特調”才能使用,而英偉達的芯片則更加通用,短期內仍穩穩維持自家的技術護城河。

對於英偉達,在股票交易市場,股民們一邊感嘆現在已經高攀不起,一邊在追悔中又迎來更高的股價。方舟投資CEO“木頭姐” Cathie Wood最近減持了約450萬美元的英偉達股票,認爲市場對它的期待值過高,英偉達可能無法滿足,且隨着競爭加劇以及庫存調整,英偉達將面臨更多挑戰。各大投資機構一再提醒沒有一直賺錢的股票,要警惕泡沫。

有意思的是,這與當下人們對生成式AI的態度微妙地一致。似乎總是覺得已經到達了想象的臨界,或是其實並沒有那麼強大,但很快,又有超越想象的技術問世,攻破心理防線。在AI時代,任何事物都經歷着探索邊界的過程。    

英偉達在人工智能上的引領並非一朝一夕。馬斯克昨天在X發文,追憶2016年黃仁勳將英偉達歷時5年打造的世界上第一個AI超級計算機DGX-1捐贈給當時的OpenAI,彼時ChatGPT還沒有誕生。

而細心的網友也感嘆着,“伊利亞當時還有頭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