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神話能否續寫

作者:鄭敏芳

編輯:松壑

2月27日,百濟神州(688235.SH)披露了2023年度財務數據,當期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74.23億元、-67.16億元,其中收入同比增長了82.1%。

剔除2023年前三季度財務數據,百濟神州第四季度的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4.55億元、-30.61億元,收入同比增長了56.87%。

“本季度總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核心市場產品銷售額的增長。”百濟神州指出。

具體來看,百濟神州的核心藥物澤布替尼、替雷利珠單抗的全球銷售額分別達到91.38億元、38.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38.7%、33.1%。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也是澤布替尼銷售額首度突破10億美元大關的年份。

對於這一成績單,二級市場反應積極,2月27日百濟神州A股收盤漲幅達4.17%。

但醫藥行業的寒冬之下,百濟神州也在砍管線。其同日宣佈終止開發引進4個靶點的異體NK細胞療法,並指出這是其“內部優先排序決策的結果”。

01

PD-1藥物預計年內美國上市

百濟神州的業績表現依舊強勁。

2023年,百濟神州的產品收入達到155.04億元,同比增長了82.8%,尤其是旗下兩款自主研發的核心藥品均表現不俗。

2023年,用於治療CL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S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等多個適應症的BTK小分子抑制劑澤布替尼銷售額首破10億美元大關,當期銷售額達到1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達到91.38億元,同比增長了138.7%,佔產品收入的比例爲58.94%。

美國是澤布替尼的重要銷售市場。2023年在美銷售額達到68.07億元,同比增長了142.6%,佔該產品收入的比例達到74.49%。

“美國的銷售額在這一期間持續增長,得益於百悅澤(澤布替尼)用於CLL和SLL成人患者的適應症獲批上市。”百濟神州解釋稱。

百濟神州旗下另一款自主研發的核心藥物替雷利珠單抗增長不如澤布替尼。

主因或在於,與澤布替尼頭對頭壓制伊布替尼拿下美國市場相比,目前替雷利珠單抗主要市場仍集中在中國。

2023年,用於一線治療鱗狀和非鱗狀NSCLC等適應症的PD-L1藥物替雷利珠單抗中國銷售額爲38.63億元,同比增長了26.9%。

替雷利珠單抗在過去一年備受挑戰。

2023年9月,百濟神州宣佈已與諾華(NOVN.SIX)簽訂了終止合作協議,即諾華退還替雷利珠單抗在美國、歐盟成員國等國家/地區的全球化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

二者終止合作的核心因素正是PD-1藥物競爭格局的惡化。

“自我們於2021年1月簽訂協議以來,PD-1抑制劑的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我們重新評估了我們在這一類別中的策略並決定終止該協議。”諾華回應稱。

百濟神州正在爲替雷利珠單抗的“出海”力挽狂瀾。

歐洲市場方面,替雷利珠單抗2023年9月已獲批作爲單藥,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含鉑化療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的成人患者的適應症。

2024年1月26日,百濟神州還宣佈歐洲藥品管理局人用藥品委員會進一步批准其適用於三項非小細胞肺癌,這都給其歐洲市場的銷售帶來更多增長點;

另一方面,百濟神州已向FDA遞交了關於替雷利珠單抗用於既往系統治療後不可切除的複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SCC患者的新藥上市許可申請,並獲得受理。

對於市場最關心的“替雷利珠單抗何時在美國市場上市”的問題,百濟神州預計替雷利珠單抗一線、二線治療ESCC在美獲批時間分別在2024年7月、2024年上半年。

醫藥分析人士認爲獲批成功率較高。

“我們認爲替雷利珠單抗在美國獲批概率較高。”浦銀國際醫療行業團隊分析師陽景等人指出。

但“入美”只是第一步,後續能否覆蓋更多的適應症範圍對於替雷利珠單抗打開美國市場頗爲關鍵。

作爲替雷利珠單抗的對標藥物,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下稱“K藥”)2023年全年銷售額已經達到250億美元,成爲新的全球“藥王”。制勝法寶在於K藥在美國獲批適應症多達39項,已是獲批適應症覆蓋瘤種最多的PD-1單抗。

相較之下,已在國內獲批12項適應症的替雷利珠單抗能在美國瓜分K藥多少市場份額,仍是未知數。

02

“虧損王”砍管線

若僅從毛利的角度來看,百濟神州幾乎已經“把能賺的錢都賺了”。

2023年,百濟神州的毛利高達149.65億元,佔收入的比例達到85.89%。同期產品銷售成本僅爲27.35億元,僅同比增長了32.6 %,低於同期收入的增幅49.5個百分點

但受到費用影響,百濟神州仍存鉅額虧損。

2023年,百濟神州的歸母淨利潤爲-67.16億元,較上一年的虧損已經縮窄超5成。

具體來看,2023年研發費用、銷售及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三項在內的經營費用爲236.61億元,同比增長了12.6 %。

其中,研發費用依舊是“大頭”,當期達到128.06億元,佔收入的比例已超7成,同比增長了8.4 %。

這已是百濟神州“控費”的結果。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減少,主要系產品收入增長和費用管理推動了經營效率的提升。”百濟神州表示。

事實上,2023年以來,生物醫藥行業備受煎熬。降本增效已是全行業的主題,不少生物醫藥企業都在財報中指出加強了對費用的管控。

例如君實生物(688180.SH)就在業績預告中指出“2023年度,本公司加強了各項費用的管控,優化資源配置,聚焦更有潛力的研發管線。”

儘管百濟神州目前賬上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受限現金合計仍有229.34億元,但未盈利及行業寒冬的陰霾下,百濟神州也“砍管線”了。

2024年2月27日,百濟神州宣佈終止引進Shoreline Biosciences,Inc.開發的4個靶點的異體NK細胞療法。

“經過戰略投資組合審查,我們決定終止與Shoreline Biosciences的合作。我們感謝與Shoreline團隊富有成效的合作,此次終止合作是 BeiGene內部優先排序決策的結果,並不反映Shoreline平臺技術的任何不足。”百濟神州指出。

作爲目前國內創新藥企中當之無愧的“虧損王”,百濟神州何時可以摘掉未盈利的帽子,仍待時間的核驗。

相關文章